新興街立體停車庫緩解周邊停車難每小時收費3元
7月13日,在烏魯木齊銀都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安管部主任隋忠英(右)的指引下一輛轎車進庫區。
新疆網訊(記者張莉實習記者張虹蓋煜金嶠攝影報道)7月13日,位于烏魯木齊市新興街東一巷的升降橫移式機械化停車庫已試運行半個月,試運行期間,前來體驗的市民日益增多,最高時,每日停車達500輛。
該立體停車庫由政府全額投資興建的烏魯木齊第二大機械化公共立體停車庫,停車庫西側與新興街相交,東側與西虹路南二巷相交,總建設面積為3000平方米,投資4839萬元,可為八類車型提供停車泊位192個,能有效緩解西虹東路、二聯辦、華凌市場等地周邊的停車難問題。
將設“潮汐式”停車
14日16時,記者來到該停車庫,此時一輛5座小轎車也由停車庫入口駛入,停車庫引導員立即指引小轎車右轉停至對應規格的停車位前,移位入庫,完成整個停車僅用2分鐘。
該停車庫負責人黃培智介紹,在試運行的半個月內,總停車量每日平均達到400多輛,7月9日當天停車數就達到了500多輛,每日9時至12時、16時至17時是停取車的高峰期,晚上停車的較少。
14日16時至17時,記者初步估算進入停車庫的車有20輛,多是到附近辦事、上班的市民,少數為周邊住戶。由于停車的時間長短不一,為此,該車庫內還專門設立了候車區,供到附近辦事的司機做短暫休息。
面對立體停車庫白天車位停放火爆,晚上卻有不少閑置車位的現象,市市政設施有償使用管理辦公室(簡稱有償辦)停車場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將會制定一個優惠的價格,以供周邊車主夜間停放。
這位負責人說,由于周邊不少車輛夜間占用了消防通道、人行道等,極容易產生安全隱患,通過這種“引車入庫”來滿足附近居民停車需求。通過“潮汐式”停車制度,能進一步提高停車庫的使用效率。
自6月29日試運行以來,一直免費停車并提供24小時存取車服務,近期,該立體停車庫將開始收費,每小時3元。
立體停車庫省時又安全
13日,到新興街附近開會的市民馬志明說,以前每次來開會,找停車位都要花去很長時間,而且還擔心車的安全,自從這個立體停車庫建成后,他就把車停在這個車庫里,既省時又安全。
近日,記者街頭隨機向15位車主詢問,他們均認為立體停車庫是未來發展方向,并對立體停車庫建設的前景看好。
市有償辦停車場管理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說,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庫是目前解決停車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這種停車庫可以根據用戶的場地大小、空間的高度等,靈活地進行多形式的組合設置,具有占地較少、空間利用率高、工程造價低、增加車輛的防盜性等諸多優勢。
比如,中山路立體停車庫占地面積269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588平方米,設計547個停車位,每一個停車位的占地面積不足5平方米。
該負責人說,據測算包括進出車道在內,一個地面停車位的平均占地面積40平方米左右,不計算進出車道,一個停車位也要占地15平方米左右。如果把平面式停車場的空間充分利用,同樣面積的土地上可建兩個以上的停車位,這樣一來,每個停車位的造價和成本將大大縮減,節約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建筑利用率。
“在城市加快發展,資源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要解決停車難題,應該向地下和空間要車位,立體停車庫節省空間及土地資源,未來必然成為趨勢。”該負責人說。
德國開發最早,技術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國,在兩層及多層平面式立體停車庫系列中,逐漸發展成“H”型、“U”型和“V”型。日本由于國土面積較小而廣泛應用,進入20世紀以來,先進程度已被世界廣泛承認和接受。
還有三座停車庫將投入使用
目前,烏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50萬輛,長期在城區運行停放的車輛約為36萬輛。目前,全市有停車泊位逾13萬個,停車泊位明顯不足。
今年,市政府計劃投資2億元,啟動機械化立體停車庫(二期)工程建設,完善停車場智能化誘導系統建設。除新興街東一巷地下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已經投入使用,還將有3座立體停車庫即將建成,4座車庫總計可提供車位1586個。
這三座車庫分別為:西八家戶地下立體停車庫,總投資逾1億元,去年開工,今年內完成建設,建筑面積16379平方米708個停車位,建成后將成為我市最大的立體停車庫;南湖廣場停車庫,總投資7702萬元,停車位273個;錢塘江路停車庫,位于錢塘江路與長江路的交會處,總投資9768萬元,停車位420個。
從2012年到2020年,烏市計劃投資33.5億元分批分次建設30座機械化立體停車庫,提供15000個公共停車泊位。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