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為何是驛通公司的“股東”,分了多少紅?支出成本怎么會占累計收入的六成?面對諸多疑問,昨日,驛通公司管理部經理樊進輝對此一一作出了解釋。同時,樊進輝還透露,市發改委正在重新研究道路停車收費標準,驛通公司年內或許會啟用咪表智能管理系統。
股東不可能拿走一分錢
疑問一:“股東”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有分紅嗎?
“股東不可能從公司賬上拿走一分錢。”樊進輝解釋,2005年3月,驛通公司成立,同年4月正式掛牌,5月開始收費。由于時間緊,后因涉及相關法律規定,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被要求入股,但不能參與分紅。驛通公司的累計收入除正常的成本開支外,其余全部上繳國庫,國資委對公司的審計也很嚴格。
成本支出主要是人工工資
疑問二:近7年,驛通公司累計收入8723.59萬元,而用正常經營管理的成本費用支出卻高達5412.85萬元,占累計收入的六成。這是否正常?
樊進輝表示,成本支出中最大的就是人工工資。目前,員工實行的是績效工資,一線員工的工資由950元底薪加15%的提成組成,員工月平均工資僅在1350元左右。
而作為管理部經理的樊進輝,其自稱自己每個月工資也才2000多元,且和一線員工購買的社保都是最低標準的。
記者推算了一下,以1350元的月平均工資、305名在職員工計算,每月需支付員工工資411750元,成立82個月來,便需支付3376.35萬元工資。
樊進輝稱,其實驛通公司也一直在嚴格控制經營管理成本,因調整泊位減少,員工也從最多的420多人裁減至如今305人。
人工管理存在弊端
疑問三:為什么每個車位每天收入不到20元?
記者推算了一下,從成立到2011年,驛通公司成立有82個月,按2200泊位計算(泊車位會有調整,有報道2006年高達2600多個,2008年有2480個),每個月所有泊車位的平均收入為106.38萬元,每個月泊車位收入為484元。按每月30天來計算,每個泊車位每天僅收入16.1元。>這個推算結果,樊進輝并沒有感到驚訝。樊進輝介紹,驛通公司管理的泊位有1370個在一環內,5元每小時;一環至二環間有379個,4元每小時;二環外375個,3元每小時,全部4小時封頂。平均下來,每個車位每天最高只能收到25元左右,最低的每天只能收2.5元左右。
“這些都是人工管理存在的弊端。”樊進輝說,驛通公司設有5人組成的稽查隊,專門來監督收費員收費。一旦發現收費員有舞弊、中飽私囊現象,一律開除。從成立至今,驛通已開除了43名收費員。“車主停車遇收費時,可要求收費員出示工作證。特別是晚上,車主要是覺得收費有問題,收費員又無法出示工作證,車主可拒付停車費。”
公司除了經營還肩負社會效益
疑問四:驛通公司是否存在行業壟斷?
驛通公司是昆明市唯一一家取得合法授權從事路內臨時停車泊位經營管理的公司。那么能否遵循市場經濟,引進競爭機制?對此,樊進輝個人并不看好。
樊進輝稱,驛通公司被授權經營管理2154個路內臨時停車泊位,不光是經營,更多的是肩負著社會責任。就員工方面而言,以解決下崗職工二次就業為主。目前在職的305名員工中有90%是下崗職工,25%是持有特困證的困難職工,且以女性居多,多數員工年齡偏大。
此外,在遇到政府召開會議,重大社會活動等,部分路段泊位會免費停放。“如果經過招投標引進企業,那企業必定注重經濟效益最大化,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社會矛盾。”這也是樊進輝不看好引進競爭機制的原因。樊進輝擔心,被引進的企業能否會安置這么多下崗職工;一旦遇到逃費等現象,是否會引發沖突;遇重大活動,企業是否愿意讓泊位免費停放等等都還是未知數。
預計年內咪表投入使用
疑問五:驛通公司如何改進收費管理?
人工收費上存在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驛通公司。樊進輝介紹,在單位密集處的停車位,有的車主一停就是一天,但只能按4小時封頂來收費;有的車主還會對計時起點時間有爭議,收費員只能折中處理;而在一環外也存在著逃費現象;有的人還在驛通公司員工下班后到泊位上收取費用。
目前,驛通公司經營管理的2154個路內臨時停車泊位,在昆明道路停車泊位中只占了約10%左右。但目前昆明道路停車收費所存在的亂象,卻時常讓驛通公司“背黑鍋”。“一有人投訴,就說是驛通公司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