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一場不期而遇的小雪,讓京城交通的早晚高峰也變了“脾氣”,一個“磨磨蹭蹭”拖著不走,一個來得早去得也快。
據北京市交通委發布數據,截至上午10時30分,北京市路網擁堵指數仍在8.3左右徘徊,屬于嚴重擁堵范疇;而晚高峰于17時30分就到來,但到19時許,全路網已基本暢通。
12日早上,降雪從8時后逐漸加大,隨之而來的是馬路上的車越來越慢。
9時30分,早高峰并未如往日一般逐漸消退,而是逐漸發威。交管部門分析,主要是天氣原因對視線造成影響,很多司機都自覺放慢了車速。同時,部分路段積雪路滑,追尾、側滑等交通事故多發,對道路通行造成了影響,因此拖后了早高峰。
10時30分,全路網仍嚴重擁堵,平均車速僅21.3km/h,四環內全部處于嚴重擁堵,甚至二環內交通指數高達9.1,平均車速僅17.9km/h,就連平常處于暢通的四環至五環,也達到了嚴重擁堵。
降雪帶來不少交通事故。
市民賈女士帶著女兒駕車行駛到麗澤橋附近時,車速一下子降到了每小時10公里左右,甚至一度停滯不前。“一點點地往前蹭,所有的車都在亂并線,后邊的車也不愿意讓行,喇叭聲不絕于耳。”賈女士說。
據了解,這段道路擁堵是因為兩起事故。一輛藍色小汽車打滑,翻上了隔離帶;大約100米外,一輛面包車干脆在主路來了一次“360度轉彎”,與周圍4輛車發生剮蹭。
“事故挺多的。我并線的時候看到一輛車前保險杠已經掉了,顯然是剛剛發生事故。”市民張女士說,“踩剎車的時候,我明顯感覺車有點打滑,這幾天不打算再開了,省得給大家添堵。”
除了城區內的道路擁堵,高速路也因天氣原因一度采取封路、分流的措施。其中,111國道河防口到市界雙方向,京港澳高速杜家坎收費站到市界雙方向,采取封閉措施。京藏高速出京方向大貨車由昌平西關出口駛出,西關西、南口、居庸關入口禁止大貨車駛入。
直到11時10分許,京港澳高速才恢復通行。為避免司機開快車“趕時間”,交警首次采取頭車帶道措施,控制社會車輛車速、避免搶行超車。一位交警介紹,這樣可以避免司機們因長時間等候而產生急躁心理,在道路開通后高速疾駛而帶來的危險。同時,帶道的交警還將隨時觀察路面,看是否又出現了結冰情況。
午后,風雪逐漸停歇。由于氣溫較低,交管部門通過電視監控等科技手段加強路面巡控的同時,路面巡邏民警也加大巡邏力度,及時發現報告路面結冰現象。市交通委也通過官方微博提醒市民:受降雪影響,目前道路較濕滑,預計晚高峰會相對提前到來。建議大家適時錯峰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
17時05分,京藏高速進京方向60.51公里處潭峪溝隧道發生4車追尾事故,占用左側兩條車道;17時30分,三環內嚴重擁堵……這種情況持續時間并不長。19時05分,大部分路網已經呈現綠色,擁堵基本緩解。19時21分,城區大部分主干道交通已經恢復正常。
交通部門表示,雖然昨日早高峰出行車輛與往日相比沒有明顯增多,但由于路滑、能見度低,事故較多,形成不少人為“堵點”。晚高峰較早結束,主要是因為部分出行者主動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或者提前下班,減輕了路面車流壓力。
相關提醒
交管發布雪天出行提示
一是減少外出活動,特別是減少自駕車出行。
二是駕駛員應主動降低行駛速度,拉大車間距,集中注意力觀察路面情況。
三是在環路和主干路駕車通行時,遇有出入口應盡可能提前采取減速措施,避免突然變換車道或急踩剎車減速的情況發生,防止造成車輛打滑失控或者追尾事故。
四是雪天道路濕滑,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駕駛員應立即根據交通事故“快清快處”的有關規定,及時挪移車輛至安全地點,避免因路滑或者視線不清等原因影響其他車輛通行或引發二次事故。
五是必須仔細檢查車輛機件性能,特別是雨刷、除霜器等部件的齊全有效,避免出現半路拋錨或者影響駕駛員視線的危險情況。
六是夜間溫度低,積雪易結冰,形成地穿甲的冰雪路面情況,對交通造成一定影響,出行更應注意道路安全條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