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1900年建造的地鐵至今仍在使用,當年的建設者們是如何思考的?
巴黎交通通暢的秘訣無疑與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建設有關。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統由地鐵、郊區快軌、有軌電車、巴士組成。其中,地鐵有14條,市區內每400~500米就有一個地鐵站,共有換乘站129座。郊區快軌有5條,主要連接城區和郊區,具有更加快捷、載客量大、換乘方便等特點。此外,還有4條有軌電車線,主要服務于巴黎市外圍;8000輛巴士則恰如其分地發揮了短途交通的作用,并和軌道交通形成很好的互補關系。
這樣的公共交通體系,對于一個擁有1200萬人口、500萬輛汽車的世界大都市來說,已經成為支撐其有條不紊運轉的核心部分。最關鍵的是,除了特殊情況外,即使在巴黎的繁華路段也很少出現堵車的現象。
法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有效管理得益于明確的交通管理機構和有效的交通政策、靈活的票務機制以及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管理軌道項目。
法國威立雅交通集團亞洲區總裁丹尼爾·居騏邁介紹,法國交通管理機構職能明確,如巴黎交通管理委員會能夠從全局出發制定交通政策,并能有效協調其他相關部門。委員會不僅能夠綜合考慮各種交通模式和各項相關服務,如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私家車、停車場、換乘中心等,同時還要確保交通系統符合當地的實際需要。
法國還率先實行了靈活的票務機制,并為其他國家所仿效。在巴黎,車票的種類可謂多種多樣,乘客的選擇也很多元。如其車票有日票、周票、月票、年票之分,按區域不同還有市區票和郊區票之分。巴黎也是最先實行“一票通”的城市之一,其“一票通”可以在巴士、地鐵、有軌電車上通用。
要想使軌道項目獲得長遠發展,還必須注重運營管理的重要性。法國的經驗之一是:好的運營商與好的投資商同等重要。丹尼爾·居騏邁認為,雖然建設質量影響后期的項目運行,但地鐵基建投資巨大,運營商的早期介入能夠有效節約項目運營成本。也就是說,地鐵日常運營維護工作將影響項目的生命周期,而優化運營維護管理可以節省大量運營費用。例如,巴黎最早的地鐵從1900年運行至今,其運營維護成本已超過初期建設成本。法國威立雅交通集團作為運營商介入德國的地鐵項目后,使每車公里運營成本降低了30%。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