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6日,被確定為今年的全國節能宣傳周,主題是“節能低碳,綠色發展”。我國已經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交通運輸行業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三大主要行業之一。在當前城市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如何讓低碳出行深入人心、讓低碳交通形成共識?這需要在實踐中不懈探索,并形成制度安排。
記者:眼下正值“全國節能宣傳周”。作為交通運輸部部長,您認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節能減排有何重要意義?
李盛霖:近年來的實踐充分表明,節能減排是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是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2006年11月,我們成立了交通部節能工作協調小組。2009年12月,成立了交通運輸部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由“協調小組”變為“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大了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為全面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記者: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盛霖:比如,我們建立并嚴格實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準入制度。截至2011年11月,我們公布了17批《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表》,新進入運輸市場的達標車型共計251.8萬輛,節約燃油14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0.2萬噸。我們嚴格實行客運運力調控政策,對于年平均實載率低于70%的縣際以上客運班線,一律不得新增運力,并從嚴控制新增座位數。我們加快推進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截至2011年底,全國ETC用戶突破200萬個。我們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引導公眾低碳出行,進一步部署落實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提高公眾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比例,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完成了《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起草工作并上報國務院,將優化公共交通站點布局、加快發展與建設公共交通和鼓勵乘用的基礎條件納入調整范圍。
記者:您如何看待科技對交通節能的作用?
李盛霖:科技研發緊密圍繞交通運輸低碳發展目標,著力解決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中具有緊迫性、關鍵性和前瞻性的科技難題,對加速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幾年,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戰略研究”、“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研究”等具有全局引領性的重大科研課題。啟動實施了“公路運輸溫室氣體排放影響評價及應對技術研究”、“內河寬淺船舶節能減排實用技術研究”、“公路工程溫室氣體排放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節能技術標準化研究”、“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技術研究”、“物聯網技術推動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策略研究”、“新一代智能交通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等一大批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相關科技項目,同時加大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了一批潛力大、應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
記者:五年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積累了寶貴經驗,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什么?
李盛霖:實踐證明,不斷提高對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的認識,是節能減排取得實效的基本前提。不斷加強對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管理機制,是節能減排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進一步突出交通運輸企業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技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支撐作用,是節能減排取得實效的主要途徑。制定并實施交通運輸節能減排規劃,通過示范試點,組織抓好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是節能減排取得實效的必要手段。當然,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