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投入運營20輛"Wi-Fi的士",乘車可無線上網;泉州客運班車安裝車載Wi-Fi設備;我國首個高鐵動車Wi-Fi系統即將投入使用……當下,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享受到車載Wi-Fi的便捷。
不過,在最初的新鮮勁過后,人們對于車載Wi-Fi的體驗更多的是網速慢、時常斷線等種種不快。同時,3G、4G網絡的迅速普及和快捷體驗,讓這種移動式Wi-Fi相形見絀。
車載移動Wi-Fi到底有無發展的必要?和4G網相比,是否具有獨特優勢?車載Wi-Fi的"免費午餐"為何難以為繼?對此,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
技術仍未普及
公交Wi-Fi進入大眾視野,只是近兩年的事。即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裝有車載Wi-Fi系統的公交車也不過三四千輛。而在那些已裝有Wi-Fi系統的公交車上,其網絡體驗并不流暢。
2月21日,記者乘坐北京21路公交車時,打開手機,搜索"CMCC"無線網絡信號,試圖連入中國移動WLAN認證頁面。不過,在半個小時的車程內,記者始終未能成功上網。在其他幾趟標有"已覆蓋Wi-Fi"的公交車上,其網絡體驗同樣令人非常不快,有的剛連接上便斷線,有的信號時弱時強。
對此,北京公交集團負責媒體宣傳的人士表示,公交車上的無線設備等技術層面的工作,均由北京移動負責安裝。雖然去年就已開始推廣,但目前仍處于覆蓋、安裝、調試階段。
北京移動的客服人員則向記者介紹說,公交車內無線信號質量參差不齊以及無法登錄等問題,可能是公交車經過的覆蓋點信號強弱不一所致。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首個高鐵動車Wi-Fi系統即將投入使用,但在技術層面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滿足信號要求和網速需要,成為關注的焦點。
免費或只是空談
一項看似美好的技術,為何迄今無法大規模推廣?有關專家認為,費用或是重要因素。
北京3G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通信專家項立剛向記者表示,車載Wi-Fi的前景發展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消費者是否對車載Wi-Fi有需求,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到底需要怎樣的車載移動Wi-Fi。"
對此,項立剛認為,多數消費者當然希望車載Wi-Fi是免費的,但"這樣的設想可能只是空談",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建設方愿意無償提供車載Wi-Fi,消費者也不會因為公交和火車不提供免費Wi-Fi而不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免費的移動車載Wi-Fi是完全不可能的。"
實際上,在2013年號稱可免費使用的公交Wi-Fi系統,目前也已進入全面收費階段。據了解,上網費用為每分鐘5分錢,每小時則高達3元。在3G時代已經到來、4G網絡即將普及的當下,這樣的資費標準并無明顯的競爭力。
在項立剛看來,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要想實現車載移動Wi-Fi的完全覆蓋,需要建設方和鐵路、公交公司合作,同時這項服務必須是收費的,這樣才會實現其價值。
"由于車載移動Wi-Fi的投資成本較高,而且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建設方會缺乏積極性。在即將到來的4G時代,車載移動Wi-Fi并不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性,它的發展取決于通信運營商的實時部署。"項立剛說。
安全因素成關鍵
相比不菲的費用,專家們認為,車載Wi-Fi"一出生就有明顯的缺陷",其安全因素或是無法大力發展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記者坦言,沒有必要大力推廣車載Wi-Fi。他介紹說,無線網絡的信號會干擾列車運行的信號系統。如果車載Wi-Fi介入,會影響其他信號網絡的穩定性,進而對整個運營系統造成影響。
"目前,國外的車載移動Wi-Fi也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沒有必要大力發展車載Wi-Fi,特別是在不能明確其對鐵路列車自動停車系統會造成何種影響的情況下。"王夢恕說。
中科院院士、光纖通信專家簡水生也向記者表示,高鐵、地鐵目前的移動通信信號頻段與中國移動的信號頻段過于接近,因此存在重合或干擾的現象。"如果不能解決信號干擾問題,高鐵方面不可能大規模推廣車載移動Wi-Fi。"
王夢恕同時認為,無線網絡的功率較大,會對人體產生輻射而且成本昂貴。"如果一定要發展,則必須確保車載移動Wi-Fi的穩定性、靈敏度、抗惡劣環境等各種能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