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是太原推進國家“公交都市”承上啟下的一年,按照太原市交通局安排,今年,太原將投資8408萬元,用于建設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示范工程。同時,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鄉鎮村村通公交工作,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新增公交線路,并著力解決公共自行車還車難問題。
2015年是太原推進國家“公交都市”承上啟下的一年,按照太原市交通局安排,今年,太原將投資8408萬元,用于建設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示范工程。同時,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鄉鎮村村通公交工作,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新增公交線路,并著力解決公共自行車還車難問題。
2013年,太原成功申報國家首批“公交都市”創建城市之一。按照要求,到2017年,太原將和全國成功入選首批的其他14個城市一起,構建“居住地+公交走廊+就業地+出行”組合模式,使70%的公交出行集中在公交走廊兩側,實現緊湊型城市發展,達到市民順暢出行。
太原市交通局局長郭治明介紹,2014年,太原“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效。完成高鐵南站公交樞紐站、楊家峪停保場、南寨公交停保場、應用科技學院公交停車場建設,新建九洲、松莊加氣站。省城加氣站達到18座。
去年,省城農村公路完成投資28818萬元,完成改造工程97公里。完成909輛燃油出租車和672臺燃油公交車氣化改造;淘汰182輛柴油公交車,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運輸車輛3799輛。完成176輛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任務。
但是,當前交通運輸工作中仍面臨著許多突出矛盾。郭治明表示,目前,交通運輸改革創新發展的步伐還不大,體制機制的制約比較明顯;資金匱乏仍然是行業發展的“瓶頸”,一些大的項目落地難;行業管理粗放、行政執法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突出;農村公路、農村客運“通返不通”問題比較嚴重。
郭治明表示,當前,還需抓緊制定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計劃,落實治理資金,確定治理方案,明確治理項目和時限,加強掛牌督辦,加強質量監管。按照省交通廳要求,隱患治理不到位的農村公路,不得開通農村公交客運班線;已開通的,在隱患整治到位之前要對線路進行調整;因客觀條件無法調整的,暫停營運。
鏈接
提升出行條件今年有啥舉措
1、政策先行
編制《太原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
2、基礎保障
投資1275萬元,改建山西財經大學停保場,保障103路電車運行及為富士康、火車南站等14條200余臺公交車提供維保基地。要達到加強公交建設管理,提升運營服務水平的目的。
3、提升公交智能化程度
去年,太原市在現有公交車上,安裝語音自動報站及下客門和倒車視頻監控系統。府東府西街、并州路、塢城路、建設路等主要街道和火車南站公交樞紐站安裝了公眾出行導乘系統。今年,太原將投資8408萬元,建設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示范工程。
4、優化公交線網
目前,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到111.52公里,已新開通6條公交線路,調整優化14條,新購置的600輛公交車也已投入運營。今年,公交線路將增加到185—188條,線路長度增加到2950—3000公里。
5、推進客運站建設
今年,太原運輸場站重點是推進太原客運東南站建設,力爭開工。古交市、婁煩縣二級站建設要加快推進。
6、公路互通
重點協調和服務太祁高速公路姚村互通、太原西環高速公路冶峪互通、太原東環高速公路南北中環東延互通工程、太原市北山防火公路工程。
7、六城區公路建設
農村公路建設以村通水泥(油)路完善提質工程為重點,建設規模300公里,每公里估算投資35萬元,需完成投資1.05億元,省、市、縣政府按6:2:2的比例籌措,各縣(市、區)交通運輸局要積極籌措資金。以2005年底以前修建、破損嚴重的村通水泥(油)路為重點,優先安排人口密集、交通量大的中心村和省農村人居辦確定的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的村通水泥(油)路改造項目。優先安排太原通公交行政村需修建的村通水泥(油)路項目。
8、村村通公交
以惠民利民為原則,開通六城區具備公交安全運營條件而未通公交班線的行政村。各縣(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開通具備公交(客車)班線條件未通公交(客車)班線的鄉鎮、行政村。
9、加快公交、出租車更新改造
落實《2015年全面改善省城環境質量工作實施意見》,加快公交、出租車更新改造,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淘汰2005年前注冊登記的營運黃標車7146輛,淘汰達到報廢期限的燃油公交車152輛。
10、緩解公共自行車租還難
目前,太原已建成167個服務點、去年新投入的7000輛公共自行車任務完成。今年,將提升公共自行車服務能力,著力緩解公共自行車租還難問題,車輛故障率控制在3%以內。
11、規范客運出租汽車運營服務
今年,將大力建設火車站、飛機場出租汽車監控調度服務系統和出租汽車駕駛員IC卡管理系統;全面實施《太原市客運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
12、繼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加強道路運輸安全服務保障。積極倡導客運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客運車輛中、高級比例由85%提高到95%;繼續組織開展“打非治違”專項稽查行動,維護客運市場的經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