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產品的供給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之一。“800萬人口,汽車保有量卻已近200輛,”在青島交運集團溫馨巴士公司總經理曲國慶看來,青島已經逼近限行的臨界點。他認為,“從城市規劃入手,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是‘治病’的根本之道。”
公共產品的供給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之一。“800萬人口,汽車保有量卻已近200輛,”在青島交運集團溫馨巴士公司總經理曲國慶看來,青島已經逼近限行的臨界點。
統計顯示,在青島,平均每五人就保有一輛汽車。“汽車數量快速增長,城市路網建設進度滯后,”曲國慶向新華網記者表示,兩者的匹配是造成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
“從城市規劃入手,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是‘治病’的根本之道。”曲國慶表示。
城鎮化需要交通先行
青島東部商圈是交通擁堵的重災區之一。“寫字樓、旅游景點、政府辦公樓都在這里,大量人流在這里聚集,”曲國慶認為,資源分布不均導致局部嚴重擁堵。
據曲國慶介紹,僅東部商圈區域就有超過20條公交線路,“這樣才能盡快地向各個方向輸送人流,避免更嚴重的積壓和擁堵”。
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中心遷移分散,為了促進區域間的交通,青島交運集團率先進行了“城鄉公交一體化”概念的嘗試。據了解,青島交運集團推出了“青島—即墨”城際公交,原本需要半天時間的行程,現在只需要70分鐘就能到達。
“城鎮化建設,公共交通應該是先行的。”曲國慶認為,“醫療、教育、文化、商業等配套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化的重要指標。而這眾多指標中,最主要的還是交通。”
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青島每日公共交通出行量為276萬人,公交車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曲國慶看來,在地鐵連線成網前,這種情形未來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現在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地上公交和地鐵的銜接”,做到快捷、無縫隙、少換乘,形成完整的交通網絡,提升人們的出行效率。據曲國慶預計,作為未來城市交通的“干線”,地鐵每天每條線路將分擔20多萬人的出行。
“在干線和樞紐的基礎上,還需要合理均衡公交線網密度以保障對市民出行線路的覆蓋度。”曲國慶表示,青島老街、老社區附近道路狹窄,公交車難以通行,青島交運集團計劃引進“迷你巴士”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治病”從規劃入手
城市功能在變,居民需求在變,對城市規劃前瞻性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曲國慶認為,現有的城市擁堵等“病癥”多是由于過去的城市規劃中前瞻性不足造成的。
“先把房子蓋好了,人住進去了,才想起來沒通公交車。”曲國慶將現在的交通發展模式定義為后來“填空”,公交線網先天不足正緣于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需要從城市建設的規劃環節入手。”
新型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過去,城市規劃更多地是考慮土地的利用,和景觀的建設,而沒有考慮居民的出行。”曲國慶向新華網記者表示,城市路網規劃應充分考慮人群出行習慣,分析公共交通線網的建設需要,給城市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公共交通什么時候能比城市發展規劃先走一步,我們的道路才能保證暢通”。曲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