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6日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三地匯報
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
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首先匯報。他表示,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使北京的同志豁然開朗,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談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央審時度勢、深謀遠慮作出的重大部署,適應國家改革發展要求,回應社會各界關切,恰逢其時,水到渠成,天津要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多贏之舉,條件得天獨厚,時機已經成熟,河北要把握好戰略定位和歷史機遇,在區域良性互動、協同發展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三地匯報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開展的工作。
習近平講話
京津冀完全能夠融合發展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
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要加快破解雙城聯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原則,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合作重點,把合作發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聯動上,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習近平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要繼續研究、明確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進。
■背景
解決北京問題須納入京津冀
習近平一直十分關心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2013年5月,他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2013年8月,習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又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此后,習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資源,同時天津、河北要實現更好發展也需要連同北京發展一起來考慮。
如何使京津冀協同發展建立起科學長效的機制,真正實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習近平牽掛于心。他在對三地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專門主持召開了這次座談會進行研究和推動。
■講話要求
“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
習近平要求,加快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綜合交通網絡
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
一是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并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二是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三是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四是要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
五是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六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七是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回顧
京津冀一體化做了哪些努力
【規劃】
協同發展寫入規劃
200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規劃提出,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地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區域交通方面,要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兩小時交通圈”。
2011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發布,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配合編制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抓緊編制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專項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產業】
產業轉移首鋼搬遷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做出批復,同意在河北省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
據新華社2005年3月報道,“如今的曹妃甸項目已被譽為‘河北一號工程’,曹妃甸港作為后起之秀,將為華北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將對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要著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其中,將重點啟動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場整治和外遷工作,帶動人口的分流。包括動物園批發市場在內的四大商業交通堵點治理,已開始進行前期工作。
【交通】
曾提地鐵延至河北
2010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時任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的地鐵線路將有望延伸至周邊河北的城鎮。這是北京市首次明確表示地鐵將出界。
張工表示,將推進京張、京承、京唐、京石客運專線高鐵的建設,打造“一小時都市圈”,從人流、物流支撐區域發展。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著力推進京石二通道合作,這些交通通道將直接為“十二五”期間兩地合作“鋪路”。
報道稱,此前與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多個市縣的地方官員均表過態,希望北京的某條地鐵線路延伸到河北,這些城市主要包括涿州、廊坊、燕郊、保定等。
【環保】
三地聯防聯控治霾
據《人民日報》2013年3月報道,京津簽署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從十個方面推出一攬子計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其中有不少聯手治霾的內容。
河北省長張慶偉透露,京津冀正在加緊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機制,三地將攜手應對重霧霾天氣。
據了解,京津冀大氣區域聯防聯控新機制,包括重大環保項目的統一規劃建設機制、區域大氣環境聯合執法監管和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跨區域污染防治協調處理和會商機制、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機制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