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嶺南通股份有限公司 謝振東教授級高工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在新一代智能交通發展背景下,城市一卡通的發展目前存在什么問題?
第二,城市交通一卡通發展面臨著什么樣的需求?
第三,城市交通一卡通的發展應該呈現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希望今天我就跟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一、新一代公共交通一卡通發展需求
在智能交通發展的背景下,智能交通對一卡通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一、信息資源共享從單個城市向區域協調轉變的需求,新一代智能交通要求信息實現更大范圍共享,粵港澳地區作為現代化發達的區域,更應向區域間交通互通,信息共享轉變;區域間互聯互通有助于完善城市建交通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規范交通信息資源管理,推動交通信息資源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轉變。二、智能交通產業化水平低向產業集群轉變的需求,目前我國智能交通市場還處于較低水平競爭的狀態,面臨著全球越來越激烈的智能交通產業競爭環境,需引導智能交通產業的整合;區域一卡通知在實現區域間互聯互通,使一卡通技術標準化、規范化,注重整合一卡通產業鏈資源,激發產業鏈價值,提高資源利用率。
從區域一體化需求來看,經濟發展要求是一體化的,并且區域發展也是一體化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我們一卡通互聯互通也提出了需求。在目前情況下各個城市都有一卡通,并且一卡通逐步發展為城市的一卡通,在城市一卡通發展趨勢中,我們認為由城市一卡通逐步要發展為區域一卡通,新一代公共交通一卡通面臨著這幾個方面需求。深化智能交通對政府企業服務的需求,以往在智能交通發展中我們往往注重的是基礎建設,目前理念上要轉變成一種服務,目前我們認為城市智能交通產業軟件和服務方面的比重還不是很大,以后要向服務方面轉變;城市一卡通現在在各個城市應用和發展,但是僅僅是對我們市民出行提供一些方便,但是目前在對企業、對政府提供決策支持方面還比較薄弱,通過一卡通所存儲的信息來感知交通信息,使政府與企業把握最新交通信息,預測未來發展變化趨勢。
二、嶺南通誕生背景
粵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目前叫嶺南通,誕生背景一方面是跟智能交通的發展和社會交通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區域一體化的聯系也非常緊密,比如目前香港、澳門、內地經濟往來和文化合作也是日益頻繁,需要在粵港澳多地頻繁交往的人員不斷增加,以香港為例,目前香港島內地居住的港人已經超過10萬多人,2000年至2011年,來往內地及香港跨界旅客由平均每天27.8萬增加到49.8萬人次,年增長率達到6%。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將實現以廣州為中心、主要城市間1小時互通經濟圈。并由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九個城市組成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打造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化水平最高、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經濟核心區之一。為了解決"多卡并存
多卡不通"的狀況,根據國家《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廣東省提出"積極推進城市間公交互通互連,推進珠江三角洲各地級以上市公交IC卡并網,并擴展至城際軌道交通,力爭五年內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
去年8月23號,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在香港舉行,明確了2012年粵港合作七項重點工作,會后兩地政府簽署了《嶺南通.八達通合作框架協議》。
三、粵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發展現狀
截止2012年8月,嶺南通技術標準卡累計發卡量已接近3000多萬張,累計消費達到50億筆,消費金額達到100億元,其中跨區域消費筆數為2億筆,跨區域消費額5億元。目前,嶺南通在廣東省16個城市通用了,與澳門一卡通也簽訂了合作備忘錄,10月份梅州、潮州、汕頭計劃開通,東莞也正在組建運營主體,深圳也在商談之中。今年內廣東省21個城市包括香港逐步會實現整個區域公共交通一卡通。
嶺南通本著建設好城市一卡通的銀聯,作為銀聯角色推進互聯互通,主要做技術標準、服務規范、互聯互通和清分結算,從這個定位來推進區域一卡通的發展,以往其他的地市都在推進區域一卡通的發展,比如長三角,從2002年到現在十年過去了,但是目前實現的還是小三通,可能在理念上跟嶺南通的理念有些區別,長三角強調的是對等互通,嶺南通體現的是銀聯模式的互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實現方式效果是不一樣的。
四、嶺南通發展展望
第一,近期內,實現粵港澳三地23個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際鐵路)一卡通互聯互通;第二,建立政府行業政策決策支持平臺,通過統一的數據清分平臺,可以收集相關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為政府、交通等部門制定公交行業補貼政策提供決策依據;第三,統一制定優惠政策,解決全省公交行業補貼政策不統一的現狀,實現全省統一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優惠政策;第四,建立粵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產業聯盟,打造產業價值鏈,推進產業化發展。立足交通應用的基礎上,推動嶺南通在其他行業應用的縱深發展,不斷建設完善配套的充值、消費、倉儲、物流網絡,帶動相應合作伙伴提升其自身的市場價值,并創建新的就業機會。
產業化發展怎么做?我們有一個發展規劃,第一,四個同心圓和一個云平臺,核心圓是粵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拓展圓是嶺南通公共服務領域,公共管理和小額消費;延伸圓是嶺南通電子商務領域,就是要實現電子商務管理服務;深化圓就是嶺南通的文化產業,未來嶺南通發卡量要達到八千萬到一億,針對八千萬人的消費,一定會形成文化品牌,通過嶺南通各種衍生品的建設、生產和制造,也會同時促進一卡通產業的發展。還有一個云平臺,貫穿于同心圓始終的是云平臺,面向政府、行業、公眾提供交通數據服務,為交通管理和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相信,未來公共交通一卡通作為智能交通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未來發展有非常大的前景,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和學者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