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宜居要能與歐美先進國家媲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布置給珠海的一道命題。面對從“珠三角末梢”到“珠江口西岸核心樞紐”的交通格局之變以及市內交通日益擁堵的新問題,珠海交通體系如何實現新的突破?對此,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明確要求緩解珠海城區交通擁堵問題。
宜居珠海,交通先行。面對新的形勢、新的問題,珠海用世界眼光打造城市交通。昨日,珠海就此舉行“借鑒香港經驗緩解珠海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高端專家研討會。李嘉和珠海市長何寧卡出席。來自香港運輸署、國際專業交通咨詢機構、英國和美國的6位資深專家,就如何緩解城區交通擁堵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謀劃珠海未來交通發展之路。
與會專家建議,珠海要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全面實行“公交優先”戰略。有官員和專家表示,珠海可以走出一條后發城市先進交通的路子,希望珠海在公共交通方面成為全省、全國的楷模。
新挑戰汽車千人擁有率超過上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海交通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警察,一盞紅綠燈,一條馬路”發展成為現在“海、陸、空、鐵、口岸”齊聚、人均道路面積23.26平方米、人均人行道面積位居珠三角之首的具有珠海特色的綜合交通系統。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廣珠城軌、廣珠鐵路的建成通車、港口地位的不斷提升,珠海正在由“珠三角交通末梢”轉變為“珠江口西岸核心樞紐城市”,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當前,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相比,珠海交通擁堵相對不算突出。然而,在利好的交通形勢下,交通需求迅猛增長等“城市病”逐漸暴露出來。珠海近10年汽車擁有量增長了1.8倍,2010年汽車千人擁有率達134輛,高過上海(83)、接近廣州(147),道路交通擁堵現象開始顯現,高峰時間中心區交通擁堵日益嚴重。
珠海交通供給水平遠不及需求的增長速度,交通的供求矛盾依然日益尖銳,交通擁堵困擾著交通使用者。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低、換乘不便、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惡化等問題也頻頻出現。
對此,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楊細平在會上表示,珠海市委市政府未雨綢繆,提前謀劃城市交通問題,非常有前瞻性。
新理念創新建立大交通管理體系
昨日的研討會由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辦,珠海市交通運輸局承辦,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政園林局協辦,珠海市長助理陳仁福主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珠海深入借鑒香港發展經驗提供了寶貴意見。
“珠海必須轉變以往僅依靠大量建設道路提高交通供給的理念。”何寧卡表示,要從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雙向控制與引導,全面謀劃、通盤思考,以綜合、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開展交通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與香港高效統一的交通管理體制相比,目前珠海交通行業管理職能相對分散,造成條塊分割,協調難度大,行業發展缺乏統籌。對此,何寧卡表示,珠海要積極創新和突破交通規劃、路網建設管理、軌道交通、道路設施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原有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將交通運輸管理的各環節、各要素全面整合到大交通管理體系,建立一個能夠承擔上述不同部門之間大量日常協調任務并高效運轉的決策統籌管理機制。
楊細平坦承,中國很多交通問題,都是體制分割造成的,接下來大部門交通體制從國家到省市層面,都會很快予以解決。比如深圳,將鐵公基水管和物流全部放在一個部門來管,把城市的道路也當成公共道路,所以現在交委也把城市的建設、規劃和養護都管起來了,交警支隊支隊長兼交委副主任,這樣交通管理問題、標志標線信號問題、交通指揮問題,都可以在一個機構下進行有效協調和指揮處理。
新舉措盡快完成四大規劃
在介紹香港交通發展經驗時,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推行“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對此,何寧卡表示贊同。
何寧卡表示,珠海將堅定不移地以實施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策略,打造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為主體,以常規公交為銜接,以其他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運行體系和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管理有序的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慢行交通體系。
去年珠海頒布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見》,接下來要把意見中的各項要求深化、細化、法規化,切實保障公共交通在投資、用地、道路時空資源三方面的優先權。
近期,珠海將建立珠海交通顧問團隊,聘請國內外一流的交通規劃建設管理專家來指導珠海交通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建立科學的交通規劃與仿真模型,并建立珠海交通數據調查制度,為規劃建設提供依據;開展一批交通規劃研究工作,包括盡快完成《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和《拱北口岸地區綜合交通規劃》,開展《停車政策及實施方案研究》等四個研究規劃。
分享香港、波特蘭等地區的規劃經驗,專家建議:
公交須優先私車要限制
1
規劃先行從以車為本到以多數人為本
緩解交通擁堵,交通規劃先行。在此次研討會上,多名專家分享了香港、波特蘭等地區的規劃經驗。
參與美國多個城市交通規劃的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終身教授彭仲仁提出,應采用“目標導向型”規劃方法,“首先建立規劃目標,然后倒過來看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什么條件,包括用地規劃,各模式交通投資等。”
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香港運輸物流學會院長周文生介紹,為確保香港能夠維持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交通運輸系統,政府根據《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制定長遠的運輸策略。在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架構中,也有運輸及房屋局、發展局主管交通和規劃。
周文生提出,要妥善融合運輸與土地用途規劃工作。例如香港的鐵路就從規劃層面,開發沿線物業,鼓勵公交出行。“設計上,應該有公交導向,優化土地利用。”他建議,圍繞車站建設,發展與公交有關的住宅、辦公、教育、零售、服務及社區設施,鼓勵混合土地利用。
曾負責國內和美國多個城市交通規劃的美國能源基金會宇恒可持續交通中心項目主管王志高也持同樣觀點,他提出,混合用地以達到“職住平衡”,并圍繞重要公交走廊、公共交通節點高強度混合開發。
城市交通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香港大學地理系主任王輯憲則提出了“三底線主義”,要為城市經濟提供高效的可達性和連接度,而且這種連接是公平的,包括道路資源、政府補貼等的運用,不同運輸方式的使用者得到公平的對待,同時還要做到環保和低碳排放。他提出,交通系統的設計應實現從“從以車為本”到“以多數人為本”的轉變。
2
公共交通限制私車優先發展公交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