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倫敦,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數達到了1200萬人次,這也讓很多人懷疑倫敦政府能否應付奧運會期間的交通擁堵問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是倫敦人比較中意的出行方式。可是眼下他們將迎來地面交通與地鐵的全方面擁堵。倫敦市政府建議市民不要在乘車高峰出門,如果非要出門,最好還是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或者是坐船,盡量避開任何與奧運會沾邊的交通工具。
約翰﹒霍諾是一位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政府工作人員,他給出的奧運出行策略是:哪里都不去。他說:"我請了兩個星期的年假,這兩個星期我就呆在家里看奧運會。"
奧運會期間,大約300萬游客將涌入倫敦街頭,倫敦政府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讓市民盡量少出門。要知道,倫敦現在的日均城市交通人流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人次。在奧運客流高峰時段,游客很可能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屆時,擁堵的狀況可想而知。
過去七年,倫敦市政府已經投入了102億英鎊來改善倫敦的交通狀況,火車和地鐵的交通運輸能力都有所增長。但是,做這些工作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方便市民,而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奧運客流高峰。
奧運會期間,倫敦市政府將為運動員、官員、觀眾和媒體開辟差不多30英里的奧運專線。在某些十字路口,紅綠燈將停用。在某些區域,通過交通指示燈的切換,奧運車輛可以獲得優先通過權。奧運會開幕時,市政府將派出300名穿黑白背心的工作人員負責疏導地鐵交通。在人流擁堵的地鐵線,他們會建議市民換乘其他的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
倫敦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城市交通從來不會如計劃的那樣運行通暢,因為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果地鐵發生故障呢?如果地鐵因為炸彈威脅而關閉呢?如果天下雨沒有人愿意騎車上班呢?一位來自牛津大學環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保障奧運會期間的交通狀況,但是我們無法保證有效果。"
另外一位來自倫敦經濟學院的學者認為:"地下交通是危險而容易發生故障的。火車可能會壞,信號燈也可能壞。說不準什么時候乘客就要被扔在半路上。我們的地下交通系統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系統,但它能不能正常運行就要看運氣了。"
一位來自倫敦市政府的官員表示,他對VIP線路的設置非常惱火,他認為這樣做傷害了普通倫敦市民的出行權益。"觀眾可能沒有很迫切地想要到達奧運場館,市政府僅僅是因為他們比較重要就讓他們優先通過。"這位官員如此表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