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西客站,使高鐵、地鐵、公交、長途、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在此接駁,實現(xiàn)零距離換乘;建設長春火車站北廣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使長春地鐵1號線、輕軌4號線、公路客運、城市公交等在此交會,實現(xiàn)零距離換乘。
如此零距離換乘和無縫隙對接,使長春的城市交通換乘邁向全新的時代,長春從此有了現(xiàn)代化的綜合運輸體系。
西客站已進入收尾階段,長春站北廣場進入觀光運營階段,不久的將來,兩個大型的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完全投入使用后,便可以發(fā)揮出對城市發(fā)展的全新承載作用,長春也將以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標準屹立于世。
在做好兩大客運樞紐建設的同時,長春加大力度,將適時啟動西部、南部、東部等另外三個客運樞紐工程,城市的吞吐能力必將大大增強,成為長春與長吉圖乃至整個東北、全國聯(lián)系的全新紐帶,也是城市對外開放的窗口。
下了火車上地鐵,出了地鐵上輕軌,出了輕軌轉公交……高效、便捷、順暢、時尚。長春,一個全新的大交通時代即將來臨。這是民生,更是發(fā)展;這是幸福,更是希望;這是全新的開始,更是美好的未來。
長春火車站北廣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
6個出入口輕松實現(xiàn)鐵路與地鐵、輕軌、公交車輛換乘
火車站北廣場換乘中心工程位于長春市鐵北二路與人民大街交叉路口,含有長春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地鐵)與4號線(輕軌)的換乘站。長春北廣場火車換乘站部分,輕軌站長205.8m,最大挖深21.5m;地鐵站長143.4m,最大挖深30m,地下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主體結構總建筑面積18593.5平方米,采用明挖法施工。輕軌車站主體結構二層,標準段寬度20.4m,標準段高15.05m;地鐵車站主體結構三層(局部四層),標準段寬度20.7m,標準段高23.6m。
北廣場站總投資約2.5億元,共有6個出入口,其中1號、2號口主要負擔北人民大街、鐵北二路方向的客流;3號口為萬達廣場預留的出入口,將把這一備用的出口延伸至商場,方便旅客購物、出行需求;4號口面對凱旋路公路客運站,負擔著軌道交通與公路客運的換成任務;5、6號口與北站換乘中心對接,旅客可以直接從換乘中心進入車站乘坐輕軌、地鐵,實現(xiàn)鐵路與地鐵、輕軌、公交等社會車輛換乘。
項目進入機電設備調試觀光運營階段
北廣場換乘中心工程于2009年5月5日開工,截至2012年2月,土建、裝修工程全部完成,目前,該工程已進入機電設備調試觀光運營階段。
機電設備聯(lián)動安裝調試涉及給排水、強弱電力、暖通、電梯安裝等多個系統(tǒng)工程,廣大工程建設者經(jīng)過日夜奮戰(zhàn),正努力如期實現(xiàn)各項節(jié)點目標,為北廣場正式開通運營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必備條件。
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軌道交通慣例,在全線正式運營前必須先進行試車、觀光運營、試運營三個階段,最終才能實現(xiàn)正式運營。現(xiàn)在處于系統(tǒng)能夠保證正常運行,安全沒有問題,但是在聯(lián)調階段,包括每個單項工程的驗收還需要一個時間。所以,觀光運營是一個在試運營之前對設備系統(tǒng)的檢驗,同時也是對我們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進行檢驗這么一個階段。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一個漏洞、一個難題
力保項目安全推進
本工程基坑最大開挖深度達30m,基坑施工采取坑內降水,因此,減小坑內降水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和監(jiān)測控制是本工程的重難點之一。
解決難題,從何入手?
該項目采用鉆孔灌注樁加鋼支撐進行基坑的支護,降水采用坑內降水、坑外旋噴樁止水,進行降水施工。
同時,為了完善現(xiàn)場施工具體環(huán)節(jié),確保現(xiàn)場施工的速度和質量,全體工程師樹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在項目深入推進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質量、安全、工期、投資效益、環(huán)境保護、技術創(chuàng)新"六位一體"的管理要求,嚴格按照管理制度標準化、人員配置標準化、現(xiàn)場管理標準化、過程控制標準化四個標準化進行施工,確保了現(xiàn)場施工的標準化作業(yè)。
項目建設中,每個項目管理人員都爭相融入到工程管理之中,在施工工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安全檢查中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他們嚴把材料進場關口,合理安排施工用料,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工程施工力求一次成型,減少返工、誤工等現(xiàn)象造成的額外消耗;不斷加強和深化責任成本分析,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析制度,通過不斷地分析和反思來查找項目管理的漏洞,進而完善現(xiàn)有管理體制,全面推進項目安全、如期進行。
工程師訪談
北廣場交通換乘中心實現(xiàn)人車分流零距離換乘
長春軌道交通集團工程管理部主任工程師呂大桅
北廣場工程分為地面一層,地下四層。公交車在地面一層,地下一層為長春站接站大廳、出租車待客區(qū),地下二層有社會車輛停車場,輕軌4號線由地下三層乘車,乘坐地鐵的乘客則在地下四層候車。待輕軌、地鐵等工程全部完工后,進入長春站的旅客在長春站區(qū)域就可實現(xiàn)公交車、社會車輛、出租車、輕軌、地鐵等交通工具的快速換乘。
當前,北廣場站剛剛開始觀光運營,由于很多人不知道北站以觀光運營、以及換乘中心項目未投入使用導致客流量不大。但是,令人高興的是:從5月6日觀光運營開始,每天的客流量都在飛快增長。
目前長春這座城市交通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有序地疏散龐大的人流、車輛,解答這道難題的答案就是建設交通樞紐,實現(xiàn)對客流的有序組織和引導,這樣不但可以改善交通秩序,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也可以美化火車站區(qū)域的城市景觀。北廣場換乘中心這個項目,與火車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工程形成了集鐵路、地鐵、輕軌、公交、出租、社會車輛及商業(yè)為一體大型的綜合換乘中心。這可實現(xiàn)旅客在地下乘車、車流在地上,真正的人車分流,可以在確保旅客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汽車在地上的行駛速度,充分緩解交通壓力。
長春西客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樞紐南廣場工程
占地面積11.28萬平方米計劃6月底竣工
西客站工程包括樞紐南廣場、樞紐北廣場、配套服務中心和站場區(qū)間段工程,分兩期工程組織實施。目前實施的是站場區(qū)間段工程和樞紐南廣場工程。
站場區(qū)間段工程包括站房、無柱雨棚、5臺11線工程,站房工程由沈陽鐵路局和長春市政府共同出資,并委托沈陽鐵路局代建,目前工程進展順利。
樞紐南廣場工程由長春市政府出資建設,長春潤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法人單位實施建設。一期南廣場工程占地面積11.28萬平方米,東西寬365米,南北長256米,建筑面積10.40萬平方米,預計投資20.52億元。工程于2010年6月10日開工建設,計劃2012年6月30日竣工。
目前,內裝、外裝及安裝工程施工已進入收尾階段,園林綠化及廣場硬鋪裝施工已經(jīng)開始。截至目前,完成投資約17億元,完成項目總投資額的84%。
地上地下內通集多種交通換乘方式于一體
樞紐南廣場內部結構分為四層,高架落客平臺層(±0.00米),旅客下車后可直接進入站房;地面廣場層(-6.5米),主要功能為公交停車場、社會大巴停車場及人行集散廣場,其中,停車場面積1.8萬平方米;半地下層(-12米),主要功能為交通換乘大廳、地下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停車場,設有社會車輛停車位285個,出租車停車位65個;建筑面積約6.2萬平方米,其中商業(yè)配套面積約1.3萬平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wǎng)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wǎng)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