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至11日,交通運輸部與世界銀行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在北京聯合召開“城市交通發展論壇”,國內外交通人士匯聚一堂,探討城市交通戰略規劃、擁堵收費、財稅與投融資政策等熱點焦點話題。
規劃引領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于勝英在致辭中指出,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一個城市的交通擁堵程度往往與城市規模及空間形態有關,一個高效、順暢的城市交通系統,必須在交通規劃、需求管理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導向。
城市公交是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點板塊
于勝英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正在組織開展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城市公共交通將是其中的重點板塊:
一是加快推進“十三五”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綱要的編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網絡設施,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二是加強法規標準體系的建設,大力推進城市交通條例的制定,將優先發展城市交通的一系列制度設想以法規的形式體現,真正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城市交通發展問題。
三是開展“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推動落實公交發展在規劃、資金、土地、路權、財稅、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世行將推動中國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銀行中國局交通部門主任Binjam Reja在發言中表示,城鎮化和機動化給中國城市交通帶來了嚴峻挑戰,如何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又立足中國城市特征來制定交通發展政策,這需要全行業的努力,世界銀行將發揮自身優勢推動中國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GIZ交通部門主任Daniel Bongardt認為,歐洲在城市交通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教訓案例,可以為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交通提供借鑒。
會議期間,6位特邀專家分享了城市交通戰略規劃、公交都市創建與財稅可持續發展、擁堵收費設計、汽車共享等熱點話題的研究成果,國內外相關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科研機構代表等100多人參加了交流。此次“城市交通發展論壇”是全球環境基金“城市群生態綜合交通發展項目”的系列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