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主管藺陸洲發表了《北斗在車聯網領域的行業應用》主題演講。
以下為藺陸洲演講內容。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討論一些北斗行業應用,我主要結合我工作中涉及國際合作的業務,還有國際應用的業務,跟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觀點。
從系統來說,目前大家在使用的是北斗2號系統,正在建設是北斗3號的系統,北斗1號是1994年就建成的先驗系統。北斗2號到北斗3號過渡的平穩性是大家關注的。
這個系統分為三個部分,空間段有衛星,地面段是測控的任務,大家做的主要工作也是在用戶端的終端設備。
北斗的行業應用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是建立了一個從基礎產品到應用終端再到運營服務的完整體系,從基礎產品來看,低功耗、性能更高、體積更小的北斗芯片已經開始生產;
從應用終端來看,從傳統的車載終端逐步向船載、單兵手持的開始發展,現在發展的方向是智能穿戴領域;
從運營服務來看,分為三類平臺:
● 車輛的接口平臺
● 大眾的高精度或者位置服務的平臺
● 城市的位置網絡的平臺
具體到北斗的行業應用情況,形成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應用場景,比如高精度的精細農業、駕考駕培、無人駕駛、形變監測,形成了北斗+互聯網+某些產業的新產業生態和產業格局。我們主要的工作是通過一些區域的和行業的應用示范來推動北斗的應用。
1.區域示范應用
從2016年開始在農業、林業、漁業進行了一些典型的示范,例如,
● 現在已經完成驗收的長三角的衛星應用示范,累計在長三角地區安排部署了8萬臺套北斗設備;
● 北京市的區域的項目,累計推了9萬臺套設備,主要是電商物流,然后有應急,還有智能交通。
● 廣西正在實施的應用示范項目,它是東方信息港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大概投資在2.3億左右,要部署10萬套左右,建設廣西高精度北斗位置服務平臺,應用在幾個典型場景,一個是東盟地區的跨境運輸,還有一個是海洋漁業,另外一個是廣西的糖業的應用,為什么和大家說這個區域應用的事情呢?經過十三五的中期調整,在應用方向我們還有3000萬左右的項目示范資金,如果大家有和地方政府要聯合來申請這種資金的,基本按照這個流程來就行了,不用突發奇想的或者是從自己的角度搞一些別的東西,錢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杠桿撬動的效應很大,一般有中央資金以后,地方資金大概會按照1:5的資金比例配備相應的資金,所以這對一些示范應用還是很可觀的撬動因素。
2.交通運輸
這是很有代表性的行業應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和交通部交通通訊信息中心一起做的交通示范。現在這個平臺上已經累計超過400萬輛汽車使用。從交通信息中心統計的結果來看,從2016年重大交通發生的事故和死亡的人數都分別下降了50%和51%,使用的效果非常好。交通部的這個平臺是2011年北斗辦和交通部合作項目的第一個示范,因為有比較好的引領作用,所以我們稱之為示范中的示范。
北斗的國際化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國際化分為四塊工作:
● 和別的大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之間進行兼容與互操作的協調,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 多邊平臺的合作,包括每年參加美國的導航峰會,歐洲慕尼黑的導航峰會.
● 標準的工作.
● 國際應用推廣工作,通過組織在各個地方的北斗行的活動來對北斗的產品進行推薦,已經舉行的有北斗東盟行,在泰國舉辦的北斗亞太行,在巴基斯坦舉辦的阿盟行,通過這些活動介紹北斗的產品,還有北斗系統服務的特色,能夠展示北斗的特性,讓大家來使用。我們的芯片板卡模塊已經出口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30多個是一帶一路的國家。
其中有一個跟交通示范比較相關的是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舉辦的活動,也是跨境運輸的項目,現在已經在中俄跨境運輸的車輛上安裝了一些終端,可以同時兼容北斗和俄羅斯的導航信號,為車輛提供定位和監控的服務。
技術應用中的困境
作為企業,在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會有一些什么樣的問題:
行業業態的問題。我們國家每個行業有自己的主管單位,這樣的結果就是行業業態比較封閉,若是做大眾應用,可以直接來做,但要真正通過位置、車輛進入到一個行業里面,門檻還是比較高的。首先有一些自己的技術特點,其次還有一些渠道方面的問題,所以不一定能夠很輕易地進入到一個行業應用里面去。
行業的管理性質。一般會有一個行業的信息化部門,這個行業的信息化部門會統籌整個行業的信息化工作,如果只有導航定位這一種技術,很難在這個行業應用里面進行成功的推廣。因為這只是一個點上的技術,行業的信息化部門很難在行業的管理體制里面立足。同時行業應用有一個比較大的困難,就是本身技術的特點,技術對行業應用來說是沒有價值的,例如,視頻識別技術,各種處理器的技術,AI、區塊鏈、北斗導航定位等技術本身沒有價值,原因是沒有跟行業的業務相關聯,只有針對行業的業務的問題,把技術變成一種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對行業應用來說它才會有價值。但是這樣轉換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很多人是做技術出來的,對行業的業態并不是很了解,這也是行業應用里面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因此,可能要從三個方面要解決這些問題。
1.導航企業發展的模式,一般的企業在初期是以硬件銷售為主,附帶著送一些軟件的模式發展。發展到一定的時間后,轉入以銷售軟件為主,因為硬件的成本是很容易算清楚的,并且比較容易復制,所以很難保持長久的優勢,部分企業剛開始不會做軟件,所以初期叫賣硬件送軟件,由于軟件的定價沒有什么標準,可能到中期就是賣軟件送硬件,到了后期,軟硬件都很成熟以后,就以賣服務為主,對行業來說是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并將服務打包出售。
2.國際化有多種路徑,我們組織了好幾次北斗行,也有一些企業在外面設過辦事處,有各種各樣的合作。但是做下來的效果都不是特別好,我們了解到能夠在國外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一般都是采取海外代理商的模式。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 語言有很大的障礙;
? 當地的市場的熟悉程度,可能很多人也不太熟悉;
? 當地的政策法規,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所以尋找一個當地的合適的代理商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這里我比較推薦企業關注一下在華留學生群體,因為他們懂中文,能跟你交流,另外他們能來中國留學,一般在當地還是有一定的社會網絡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對你的產品的技術特點還會有比較好的了解。我們跟泰國的合作主要就是因為泰國的地理信息局每年都派一些學生到北航留學,他們天天聽我們講北斗的課,講完以后回到泰國,就促成了我們和泰國雙方的合作。
融合技術的發展
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出發點,就是要以應用場景來定義技術,而不是用技術去定義應用場景。如果大家能找到一個需求的場景,從場景出發來定義技術,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就將拿過來在這個地方融合,可能這個效果會好很多。其次是汽車也好,或者無人機也罷,它都是一種技術的載體,再根據場景融合起來,可以發揮出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舉個小例子,我們之前在長慶油田做過的一個應用項目,大家一開始想到的可能就是人員高精度的尋找管線,有無人機巡檢。它的輸油管線的距離還是挺長的,而且控制范圍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最后采用的是綜合性的解決方法,首先是用衛星遙感來拍攝輸油管線的圖片,因為衛星遙感的特點就是成像范圍寬、畫幅大,先看這個線路怎么樣,然后重點區域用無人機巡檢,出了問題的地方再由人員巡檢,從場景出發,利用場景來定義技術,可能是我們未來融合發展的一個閉合好的出發點。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行業應用的情況,謝謝大家對北斗的關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