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日前表示: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一直以來依靠政府投資為主要建設資金來源的智能交通行業會不會因此受到發展影響?為此,Tranbbs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常務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城市交通專業委員會主任,863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專家,國家智能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全國ITS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關積珍先生。
Tranbbs記者:國資委日前表示: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請問關總,中國經濟放緩對智能交通行業的影響是否感受明顯?您認為會有影響么?
關積珍:宏觀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復雜,以前我們國家宏觀經濟高增長的支撐條件有一些我個人認為是不合理的。比如說實體經濟的發展,總體環境和發展條件不是很好,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受到很多制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實體經濟一定要受到重視。我們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都還很薄弱,都是有很大需求的。智能交通是面向和服務民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是城市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覺得,只要我們有一個客觀地認識,宏觀經濟放緩對智能交通行業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Tranbbs記者:今年的項目數量較去年有沒有出現一些變化,有沒有項目被取消了?
關積珍:今年的項目數量比去年總體來講要更多一些。交通方面的投入許多都是公益性的投入。目前,建設模式上有一些情況值得注意,城市交通項目里也出現一些不太符合正常流程規范的情況,如墊資建設或延長付款期等等。由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吃緊,BT、BOT等模式也開始出現。這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對城市交通的關注程度和重視程度在逐步增加。
不能說某些項目被絕對的取消,有些項目只是原來說的比較大,現在變小了,其實本來就是過于盲目了;有些項目可能由于程序上的問題,節奏放緩了一些;我以為,總體上項目情況還是在正常范圍之內。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智能交通單個項目的投資額越來越大,原來智能交通3、5千萬的項目就是大項目了,現在很多都是上億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