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史其信教授1946年4月生于北京,1965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1970年3月畢業留校任教(2009年10月退休)。1985年開始,根據國家需要在清華大學創建了交通工程學科,1995年創立了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長,為清華大學交通學科學術帶頭人,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十多項,省部級攻關課題及合作項目二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論(譯)著八部。
一、物聯網應用推動智能交通的發展
物聯網的應用非常廣泛,歸納起來目前主要有四個領域值得特別關注:環境監控、物品溯源、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其中,環境監控已經展開,物品溯源基礎尚弱,智能電網受到重視,智能交通潛力巨大。
智能交通之所以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與我國的國情分不開的。
我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越來越嚴峻,已呈由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向大中城市擴散、蔓延趨勢。
交通擁堵造成的車速降低和怠速行駛直接后果是大量排放尾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嚴重以及大量的燃油消耗浪費。我國城市交通擁堵也已經日益嚴重,大約有30%的汽油是消耗在堵車的時候。
我國交通安全事故隨著機動車發展和低駕齡司機的劇增也呈直線上升,國內每年僅交通事故一項造成的傷殘人數就達50多萬,死亡人數10多萬,分別是發達國家的3-4倍。
物聯網有三大要點: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更深入的智能。感知和互聯都是基礎和手段,智能才是目的,才是閃光點,才能顯示出物聯網的強大威力。
我們建議物聯網推進,應向智能方向深入發展、深入宣傳,并實現黨中央智能發展戰略(我國現代化重大戰略之一)。我們不僅要感知中國,還要智能中國(用智能裝備中國)。
"物聯網"三個技術層面與智能交通系統完全相同,即:感知層(信息采集、識別)、網絡層(信息傳輸、挖掘、處理)、應用層(信息應用、服務,交通的管控等)。所以,不管"智能電網"還是"智能家居",讓人們確切能夠身臨其境地感知到"物聯網"概念的,應該是"智能交通"。
在"物聯網"技術發展、推動下,智能交通系統將會進入全新、快速的發展時期。實施車輛高速移動"物聯網"――即"車聯網"將會在"物聯網"時代下,使交通系統更加"智能、安全、和諧、節能"。
二、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的時代特點
智能交通系統是80年代以來,作為世界交通領域的一場革命,成為21世紀的發展方向,由發達國家競相發展的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
智能交通系統在人、車、路三者間,通過信息技術建立了相互間的信息依存和共享的關系,從而對交通狀態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控與管理。其中對車輛的實時跟蹤及其進行有效管理,將成為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目標重要方面。
三、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特點
車聯網的基本組成,主要包括:傳感網絡,移動互聯網,汽車移動計算平臺和中央控制計算平臺。
車聯網通過感知裝置和傳感網絡實現互通互聯,可以實時收集反饋的車輛車況信息對其運行狀況進行掌控,通過云計算、車路協同等技術對路口路段的道路管制信息,汽車數量、車速、密度等數據的分析,形成對車流動態狀態和路網交通流實施科學監控策略決策。
車聯網將以智能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支撐智能交通監控中心的數據管理、服務平臺;以智能車路協同技術和區域交通協同聯動控制技術實現智能控制;以車載移動計算平臺和全路網動態信息服務為雙向通訊的移動傳感車載終端,加上強大的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的軟件和數據庫技術以及傳感網、互聯網、泛在網的網絡環境下,對路況環境和車輛的實時智能監控和智能管理。
不同點:
1)關注點:ITS關注的是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傳遞;智慧交通關注的是信息的交通分析、知識或規律的發現以及決策反應等;
2)目標:ITS以電子化和網絡化為目標;智慧交通以功能自動化和決策支持為目的;
3)實質:ITS實質是用計算機和網絡取代傳統的手工流程操作;智慧交通則是用智慧技術取代傳統的某些需要人工判別和決斷的任務,達到最優化;
4)結果:ITS結果是數據的積累和傳遞;智慧交通是數據的利用和開發,用數據去完成任務,去實現功能。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是車載終端的智能和移動計算的高效。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支持下,實現高速移動寬帶網絡將汽車傳感網和道路傳感網的互聯,通過中央控制平臺和汽車計算平臺對交通流量的經濟調節控制和車輛的自動控制調度,達到暢通(不堵車)、安全(不撞車)的目的。
四、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展望
物聯網(泛在社會)時代的智能交通系統,將實現"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更深入的智能",將有可能解決交通擁堵和事故發生。
物聯網時代的智能交通將是"不堵車"、"不撞車"和實現"極限通行能力"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物聯網以及智能汽車兩大領域的重要交集。
"車聯網"產業鏈上的相關產業都將受益,傳感設備、網絡通信、汽車電子、車載終端、動態信息服務、移動計算等技術應用領域將獲得飛躍式發展。
戰略意義:
1)破解交通擁堵難題,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2)促進物聯網技術應用,樹立物聯網發展旗幟;
3)培育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出進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4)打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瓶頸,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5)實現道路交通重大節能減排,吃緊國家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部在《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交通運輸部將對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試點及推廣工程給予資金補助,要求加強對物聯網、云計算、海量存儲、高速傳輸、第二代衛星導航、遙感遙測等新技術的一體化應用研究,力爭在拓展應用領域、創新應用模式、提升應用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從而提升行業信息化技術水平。
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將朝著智能交通的目標推進,2010年7月8日~9日,交通運輸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交通運輸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交流研討會上,強調了信息技術對于交通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作用,推動"車聯網"、"船聯網"建設成為會議共識。
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安監總局、工信部2011年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必須為"兩客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