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因素
(1)產業政策支持
鑒于汽車電子技術對現代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推動作用和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現狀,國家近年來先后頒布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9年修訂)》、《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產業政策,明確支持汽車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加速在汽車產品、銷售物流和生產企業中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汽車產業發展。此外,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本地汽車工業、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進行扶持、鼓勵。
目前,汽車電子技術已經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外部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為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客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及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裝配率的不斷提高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8-2010年我國客車銷量分別為34.06萬輛、32.32萬輛和41.45萬輛。未來數年我國客車銷量仍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相應帶動客車車身電子產品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隨著客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營運客車行業技術標準的提高,各整車廠商正逐步加大CAN總線控制系統等汽車電子產品的應用,以提高整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計,2008年國內大中型客車CAN總線控制系統市場容量為2.21萬套,2010年已增至4.41萬套,國內客車CAN總線控制系統產品正進入快速普及應用階段。在客車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車身電子產品的應用也快速增長,車身電子控制系統等產品將逐步成為客車整車的標準配置。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車身電子產品市場將持續加速增長。
(3)我國校車需求的大幅增長
我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的嚴峻現實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觸發了對校車的爆發性需求。2010年我國專用校車上牌數為3,193輛(2011年1-9月為3,869輛);我國符合標準的校車為2.9萬輛(專用校車不足8,300輛),僅為美國目前校車保有量48萬輛的1/16(專用校車數量為1/60)。國內中小學生千人校車保有量為0.19(專用校車為0.05),僅為美國千人保有量(9.23輛)的2%。若國內達到美國9.23輛的千人保有量,按照中小學生(小學和初中)1.5億人需要,我國達到美國現有水平共需要138萬輛校車(資料來源:東興證券《政策確認將帶來校車市場爆發》報告)。我國《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審定稿中對目前國內非專用校車完成淘汰的過渡期由征求意見稿的3年縮減至1年。如果《校車安全技術條件》于2012年3月份發布實施,不考慮新增的專業校車需求,2013年3月份之后被迫更新的校車數量有望達25萬輛。這將對國內大中型客車產品的需求產生巨大影響(資料來源:東方證券《專業校車需求釋放速度有望超市場預期》報告)。
(4)國家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的提升
根據國家環保部《關于實施國家第四階段輕型汽油車兩用燃料車和單一氣體燃料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告》(2011年第49號),我國于2011年7月1日起分步執行國IV標準。由于國IV標準發動機均配備帶總線通信接口的ECU控制單元,要進一步實現這些ECU控制單元的智能化精確控制及充分發揮發動機性能,實現節能和減少尾氣排放,將更廣泛的采用總線控制技術。因此大中型客車、卡車等車輛需要實現全車CAN總線通信網絡,以滿足排放標準提升的需要,CAN總線控制系統必將在這一輪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升級中得到更廣泛推廣應用。
(5)政府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將拉動公交客車的需求
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緩解城市交通壓力,2005年9月,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出臺《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大力發展公共汽車。北京市2010年12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首都交通科學發展加大力度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左右,構建公交快速通勤網絡。
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國城市交通發展的趨勢,各級政府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將極大推動我國城市公交客車市場的發展,進而帶動客車車身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
(6)技術進步
我國汽車工業目前正處于由汽車大國向世界汽車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國內汽車電子企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并不斷消化吸收再創新,正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未來隨著國內企業在汽車電子控制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必將顯著推進國內企業在客車、卡車及乘用車電子控制系統市場上的進一步突破,推動產業發展。
2、不利因素
(1)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陸續陷入低迷,我國也出現了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地方政府對公交車輛更新投入受限。同時,全國范圍內,人口流動強度下降,公路運輸業景氣度不佳,造成公路運輸客車銷量亦受到限制。加之海外市場嚴重萎縮,需求銳減,國內客車制造行業出現市場需求不旺、銷售增長乏力的局面,雖然這一局面在2010年得以改變,國內客車產銷量均大幅增長,但宏觀經濟波動對客車市場以及客車車身電子在內的零部件市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2)國際汽車電子巨頭在產品及市場方面的先入優勢
目前幾乎所有的國際汽車電子巨頭都在中國市場大量開展業務。國際廠商利用其在核心技術、產品、全球化布局以及與國際主要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業務緊密合作等方面的優勢,迅速占領了國內汽車電子市場,在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市場占據顯著市場優勢,領先于國內相關企業,這對國內企業的市場空間形成了較大壓迫,制約了國內企業的發展,國內汽車電子企業開拓市場面臨較大挑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