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經驗未必完全適用于廣州,但他們的做法仍然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廣州完全可以借解決交通擁堵的契機,在交通管理、停車場管理上多借鑒海外成功經驗,發揮后發優勢,以管理水準來叫板新加坡,把廣州打造成一個宜居城市、一個交通順暢的城市。
據廣州市物價局對外通報,廣州市優化調整停車場差別化收費方案聽證會將于3月28日上午舉行。17日下午,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就廣州市停車場收費問題舉行了座談會,筆者應邀作了發言。這次聽證的方案共兩套:方案一是“商業停車場最高漲幅60%”、“住宅停車漲幅最高300%”;方案二是“商業停車場最高漲幅100%”,“住宅不漲”。物價部門負責人說,方案并非二選一,如果聽證代表有建設性意見,都會采納。
筆者認為,廣州作為我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不僅應在經濟發展上叫板新加坡,也應當在交通管理上叫板新加坡。筆者去年在新加坡學習,對他們優良的交通管理水平感同身受。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局的資料,新加坡人口為518萬,陸地面積710平方公里。道路總長度為3355公里,其中高速路161公里,主干道627公里,一般道路521公里,街區道路2046公里。機動車總量為93萬輛,其中50萬輛是私家車,其他小汽車8萬輛,出租車2.4萬輛,公交車1.6萬輛。從數據來分析,新加坡人口密度高,機動車也不少,但新加坡卻并不怎么擁堵,作為衡量交通擁擠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快速路車流平均時速為62公里,核心商業區和主干道為28公里。
新加坡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治理停車難。
一是將停車場建設視為整體交通管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規定公寓、組屋區、社區以及每幢大建筑物都必須修建有一定數量的停車位。更厲害的是,停車位基本上“只租不售”,組屋、公寓和商業服務區內都不設置單個固定租車位,停車實行“先來先停,有空可停”的做法。比如很多私家車購買或租了固定車位,但車駛出后該車位就空閑下來,導致車位資源浪費。因此,大量停車位空置的潛力是可以采取動態管理的辦法釋放的,化解“一車兩位”的資源浪費,必然可以大大緩解停車壓力。
釋放停車位的潛力可以有很多辦法。新加坡實行的是動態收費辦法,分為“月租”、“時租”和“擇時免費”。月租較為優惠,時租價高,可以起到調節作用。但為了保證業主回家有車位,又規定月租車位在夜間7:00-早晨7:00之間時租車輛不得駛入。通過種種對停車場建設和停車位的細化管理,停車場的資源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利用,停車難問題得到緩解。
二是興建多層公共停車樓和附屬設施。在新加坡住宅區特別是組屋區,經常能看到多層停車樓。政府規定約3-4個組屋區,需要配套建設一個共同的多層停車樓,車位足夠保證居民使用。同時停車樓還經常有洗車配套和餐飲配套,方便居民生活。
三是建立停車換乘系統。這一系統主要在市中心之外的地鐵和輕軌附近興建免費或收費較低的停車場,政府鼓勵車主把私家車停放在停車換乘系統的停車場內,車主換乘公共交通設施進入市中心。當然,為了限制車輛進入市中心,新加坡還采取了區域許可證制度,在早高峰時期進入市區需要通過電子收費系統自動繳納擁堵費。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不斷完善公共交通設施建設,使地鐵、輕軌、公交車無縫連接,消除了“最后一公里”現象,也鼓勵了市民更多選擇公交系統??傊?,新加坡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想了很多辦法,精細化管理起到了實效。
新加坡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經驗未必完全適用于廣州,但他們的做法仍然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廣州完全可以借解決交通擁堵的契機,在交通管理、停車場管理上多借鑒海外成功經驗,發揮后發優勢,以管理水準來叫板新加坡,把廣州打造成一個宜居城市、一個交通順暢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