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不少廣州有車一族面臨的難題,尤其是在一些繁華商圈,停車位難覓令市民逛街的樂趣大打折扣。目前,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都已試水建設了“停車誘導系統”,車主在還未到達商場時,就能通過路面上的電子屏幕滾動信息了解到附近有哪些停車場,分別剩有多少個停車位。
停車誘導系統投入使用以來,不但讓車主更容易找到停車位,避免了過去四周兜路尋車位的麻煩事兒,也緩解了因排隊入場停車造成的路面堵塞情況。
未到停車場 先知有無空位
經常路過天河路、天河東路的車主都已發現,路面上悄然增加了一種特殊的電子屏幕:天河城剩余50個車位、正佳廣場剩余45個車位,維多利剩余70個車位……從今年開始,天河商圈、珠江新城的11個停車場車位實時信息,都可以在附近路面上的指示牌上“一覽無余”。
“以前節假日都不敢開車去天河路購物,找車位找到逛商場的心情都沒有了”,住在海印橋附近的黃小姐說,以前有時在正佳廣場排隊等車位,一等就是十多二十分鐘,而且后面的車主不停按喇叭,弄得大家心情都很煩躁。而現在,周末去天河路一帶逛街時,她會格外留意購書中心附近路段上的一塊藍色指示牌,上面顯示著正佳、天河城、維多利等附近幾個停車場的實時車位剩余信息,“看哪個停車場剩的位置多,就停到哪去”,她說,天河路一帶的商場相隔都不遠,車停稍遠一些不算麻煩。
記者在臨江大道獵德地鐵站附近看到,這條路北側也有一塊藍色指示牌,記錄著附近1公里內三個停車場的車位信息。
據了解,目前天河商圈以及珠江新城中軸線一帶共有7塊電子顯示屏,可提供天河城、正佳廣場、維多利廣場、體育中心、廣州大劇院等11個停車場的剩余車位信息。
車主盼望信息更新能“提速”
記者了解到,天河區的停車誘導系統建設于2010年7月起正式開發,去年年底初步建成,從運行幾個月以來的情況來看,這一系統對引導天河商圈及珠江新城的停車起到很大幫助,對于緩解周邊的交通堵塞也有一定作用。天河區科信局針對停車誘導系統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維多利廣場停車場管理方表示,自從有了停車誘導系統之后,車主在四周兜圈子的現象明顯減少,從而提高了停車效率。
據這一系統的設計單位介紹,目前停車誘導系統的電子顯示屏上,車位實時信息每隔5分鐘更新一次。有車主就表示,每隔5分鐘更新一次不夠便捷。“之前就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在天河路上看到正佳明明還有十幾個車位,但等我到達時,停車場門口已經顯示內無車位,只能在門口等一會兒”,車主周先生告訴記者,車位實時信息更新有些滯后,在周末、節假日等車流較多的時候,顯得有點“雞肋”。萬菱匯停車場的管理方也表示,由于數據更新較慢,使得部分車主認為信息不準,建議加快更新頻率。
對此,設計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因為信息量較大,更新速度太快,會有一定難度。實際上,遇到車位緊張的時候,電子顯示屏會以字體的顏色來提示車主。當顯示屏顯示紅色、黃色字體時,說明停車場內的剩余車位達到了警戒線,黃色字體表示車位僅剩5%,紅色表示車位僅剩2%。由于車主從看到顯示屏到抵達停車場需要一段時間,當車主在路上看到黃色、紅色字體顯示車位數量時,停車場內的剩余車位可能只有一二十個了,“所以等車主花了幾分鐘時間到停車場后,車位可能就已經被占用,因此看到紅、黃色字體,最好謹慎選擇,可以考慮其他的停車場”,該負責人建議。
停車場內也智能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天河區還計劃將天河路上其他停車場也納入停車誘導系統。珠江新城內的一些高端寫字樓、醫療機構的停車場,也將陸續納入該系統。而且,他們還細化停車誘導系統,提供停車場內各個車位的具體信息,使車主進入停車場后能第一時間找到空車位,而不必在停車場內反復尋找。
實際上,目前在一些停車場內,已經實現了“智能停車”。一進入太古匯的地下停車場,抬頭便可看見電子顯示屏,這些電子顯示屏上用箭頭、數字顯示附近還有多少個空余車位。順利找到停車位之后,可以憑停車紙票上的條形碼在隨處可見的定位讀卡器上掃描,進行定位。需要取車離開時,在收費處的自主查詢機上,就可以憑票查詢到自己的車停的具體位置。相比起在正佳、維多利的多層地下停車場經常遭遇
苦苦徒步尋找車位的煩惱,這些“智能”的方法顯得更加貼心。
停車誘導系統
已聯網停車場
高德置地、富力中心、保利大廈、西塔、廣州大劇院、維多利廣場、天河體育中心、天河城、正佳廣場、萬菱匯、太古匯。
鏈接
珠江新城開通“綠波”車速提20%
除了擁有停車誘導系統之外,天河區還在道路智慧調控上下了不少功夫。記者了解到,目前珠江新城的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技術也即通常所說的“綠波控制”已經投入使用。
記者了解到,天河區在珠江新城區域內的臨江大道、花城大道、馬場路、華穗路、金穗路等主干道使用了一種“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協調一條主干道上若干個連續交叉口信號燈之間的“時間差”,讓綠燈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如果“綠波”,被簡稱為“綠波控制”。據悉,這一技術在本月初已經在臨江大道一帶投入使用。日前記者來到臨江大道一帶體驗“綠波”,不過由于臨江大道近潭村涌一帶正在圍蔽施工,還未能看到“綠波”的功力。
據了解,實行了“綠波控制”之后,道路上的大部分車輛一路走來,都會遇到綠燈,一般來說單程行駛車速平均可以提高20%左右。因為路面行駛的平均時間減少,在路口等紅燈的車輛排隊長度也將縮短。
除此之外,天河路、天河北路、體育東、體育西、天河東等路段也將實施區域協調控制技術。這種技術結合“綠波控制”,可以對周邊路面進行調控,通過疏導、分流的方式來舒緩一些交通擁堵嚴重的道路,可使平均車速提高20%以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