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對機動車高速增長、城區交通流量持續高位運行、重點工程多點圍擋施工的多重挑戰和考驗,“疏堵保暢”自然成為首要任務。
近日,荷蘭知名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發布了全球擁堵城市排名,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高居擁堵榜榜首。在2014年一整年,所有車主耗在晚高峰堵車路上的時間超過100個小時。各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指數排名是依據車主因交通擁堵多花時間的百分比來獲得。
全球最擁堵100個城市中,中國大陸有21個城市上榜,全球擁堵前30名的城市中,中國大陸有重慶、天津、北京、廣州、成都、上海、石家莊、福州、沈陽、杭州等10個城市上榜。其中擁堵情況最嚴重的城市是重慶,平均擁堵指數為38%,全球排名第12。此外,天津名列14位,北京15位,廣州17位,成都19位,上海24位,一向因擁堵而被網友吐槽的北京僅名列第15名。
報告顯示,北京的堵車指數為37%,位列全球第15位。在中國城市中排在重慶和天津之后。但報告中還有一項統計顯示,北京的高速公路(包括快速路)的擁堵狀況比普通公路更加嚴重。如果將高速公路的擁堵狀況做一個排名,北京的擁堵率將排到全球第6位。
中國大陸擁堵最嚴重的城市是重慶,其平均擁堵指數為38%,全球排名第12。這個上世紀90年代以來快速擴張的城市人口已經翻了三倍。多條河流穿過以及多山地貌導致重慶道路狹窄、橋梁眾多。此外,天津的擁堵指數也達到38%,排在全球第14位。
不過,這份報告中關于中國城市的擁堵排名卻與網友們的直觀印象不太符合。“重慶居然比北京上海還堵!首都的擁堵程度還不如旁邊的天津!”不少網友表示,也許報告發布方數據采樣的基數太小,這份報告分析出來的結果并不能當真。
針對城市發展過程中交通管理所面臨的難題,目前國內所采用的措施主要分為三大類:控制需求、增加供給、優化管理。從交通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其中優化管理主要是通過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依靠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和技術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對城市交通流量進行引導,從而在現有交通設施的基礎上建立起良好的交通秩序并進行維護,進而達到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緩解交通堵塞、減少交通事故的效果。
相較于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給,優化管理在實用性、先進性和經濟性方面都更有優勢,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交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并且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增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高技術管理手段的應用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