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是運用當下最先進的GPS定位技術、3G通信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結合公交車輛的運行特點,建設公交智能調度中心,對線路、車輛進行規劃調度,實現智能排班、提高公交車輛的利用率,同時通過建設完善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公交車內、站點及站場的監控管理。智能公交是未來公共交通發展的必然模式,對緩減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有著重大的意義。目前,中國大部分一線城市都已實現公交智能化。
智能公交系統緊密結合當下城市公共交通的實際情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人性化地設計理念,構造一套精密、復雜、龐大的公交車聯網視頻監控管理系統,為公共交通運營體系提供可視化管理服務,進而為公眾出行提供便捷服務,為公眾出行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智能交通受重視應用三大領域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智能交通已經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中國,交通發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基礎設施短缺與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道路交通設施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絕大部分交通設施嚴重超負荷運作;交通阻塞嚴重,導致運輸效率下降,出行時間大量浪費,加重了城市空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等,智能交通是應運而生的產物,必然需要解決其交通問題,因此,我國的智能交通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設、省級國道公路建設
公路交通領域目前熱點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費,其中又以軟件為主。公路收費項目分為兩部分,聯網收費軟件和計重收費系統。此外,聯網不停車收費(IETC)是未來高速公路收費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的主要問題,因此,綜合性的信息平臺成為這一領域的應用熱點。除了城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一些縱向的比較有前景的應用有智能信號控制系統、電子警察、車載導航系統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國內的公交系統信息化應用還比較落后,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在國內基本處于空白階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點發展的領域。在地域分布上,國內的各大城市特別是南方沿海地區對于智能交通的發展都非常重視。
智能交通走進常生活安日防技術豐富
誰都有在公交站臺等車卻久等不來的經歷,那么如果公交線路、車輛到站等信息做到實時信息查詢,這樣人們可以估算車輛到站時間,便可以規劃出行線路和計算出門時間,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出行。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創新公交管理模式、提高公交運行效率為出發點的“智能公交”正逐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定位技術
車輛自動定位系統是智能公交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技術之一。車輛自動定位(AVL)系統(有時也稱作“車輛自動監控系統”或“車輛自動定位控制系統”)以計算機為依托,廣泛地應用于公共客運、貨運、警車和救護車等各種民用和軍用車輛的定位與控制。
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特殊的計算機數據管理系統,近年來GIS在公共交通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最常見的應用是在城市公交路線管理、調度管理及相應的信息、傳送等,此外還用于路線服務質量評價、線路調整優化和路線規劃等領域。
乘客自動計數系統
乘客自動計數(APC)系統是自動收集乘客上下車時間和地點數據的有效方式。乘客自動計數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乘客數統計的方法、定位技術和數據管理系統。計數系統最常見的類型是踏板感應式和紅外線式。
公交運營軟件系統
通過公交運營軟件系統可以實現多種公交方式和多種公交運輸功能的自動化、流水線化和一體化運營。運營管理中計算機的應用,如計算機輔助調度服務監控、管理控制和數據采集(以及提供數據的APTS技術)等。
交通信號優先系統
交通信號優先控制系統在公交車輛通過交叉口時,讓交通信號(提前)變成綠燈,從而讓車輛更快通過交叉口。這種技術很早就已用于救護車的信號優先控制。
公交出行信息聯網技術
公交出行信息技術應用旨在為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中,選擇交通方式和路徑提供準確而及時的信息,無論在家里、辦公室、交通控制中心和公交車站,還是在公交車上都可以獲得這些信息。
在智慧城市熱潮下,智能交通是其建設的分支部分,也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