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新聞通報中以四個“歷史罕見”來形容此次降雨。首先,這次降雨總量之大歷史罕見,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次降雨過程。房山、城近郊區、平谷和順義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強降雨歷時之長也是歷史罕見,強降雨一直持續近16小時;局部雨強之大歷史罕見。全市最大降雨點房山區河北鎮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城區最大點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達到百年一遇;小時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數多達20個;另外,降雨導致的局部洪水之巨也是歷史罕見。
智能交通緊急疏:導助力汛期交通安全
這個夏天,從北到南,由東至西,暴雨以它獨有的方式,給一座座現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車沒頂、交通堵塞、人員傷亡……內澇似乎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遭遇強降雨后的普遍狀態。智能交通如何助力,緩解城市汛情?
繼7月初發生入汛以來最強局部強降雨天氣后,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區出現積水,個別區域發生局部內澇,給市民的安全順暢出行造成嚴重影響。為進一步做好強降雨天氣道路交通應急疏導保障工作,不僅要求各級交警單位做好應急準備,確保惡劣天氣條件下的交通保障工作。期間,將突出平安城市天網視頻監控的作用,及時發現下穿隧道和立交橋等重點路段的險情。
當強降雨導致交通中斷時,為防止發生局部癱瘓性交通擁堵,將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并運用天網視頻監控,發現惡劣天氣引發的路段樹木傾倒、交通隔離設施受損、信號燈停電故障、下穿隧道和立交橋積水等情況,及時通報園林、城管、電力、水務等職能部門積極處置,快速排除道路險情,消除交通安全隱患,恢復道路通行秩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