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打造國際水準的公交都市、構建國際化現代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戰略目標。城市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口岸“五位一體”交通運輸特征和城市社會對資源消耗、建設成本、運行成本的可承載能力,在城市道路交通框架結構優化、運輸系統一體化、全面信息化戰略指引下,由多種運輸方式按照功能組合、優勢互補、技術先進、合理競爭、資源節約的原則進行網絡化布局發展,共同構建形成的有效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一體化緊密銜接、運行高效交通有機整體。智能交通是實現“物流樞紐、公交都市、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戰略核心支撐。
(1)城市ITS環境初步形成:深圳市ITS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基礎環境。初步形成交通局信息平臺、交警局信息平臺、規劃局信息平臺三大政府部門業務為基礎的ITS體系模式。2009年,政府大部制結構改革后,成立交通運輸委,在城市大交通體系下,整合了全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服務一體化體系,從體制上提供了深圳市ITS的建設保障。
(2)I T S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為了適應深圳市交通快速城市化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創新模式,“十一·五”期間,ITS建設加快,主要表現在:原交通局的出租車GPS監管系統,公交圖文管理系統等有效建設。交警局的交通監控指揮中心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網格化機動車識別綜合應用系統、干線交通誘導系統、停車誘導系統、交通事件系統、智能交通違章管理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等有效建設。原規劃局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系統,城市交通宏觀、中觀、微觀基礎模型系統,道路交通實時動態信息查詢系統,深圳市實時動態道路交通信息發布系統,城市交通智能仿真平臺等有效建設。
(3)頂層應用系統建設持續推進:2008年交通運輸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改革,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建與擴建了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交通運輸行政政務與業務服務兩大門戶,構建了深圳港航引航服務系統,整合了出租車、公交巴士、長途公交GPS監管平臺,場站樞紐視頻監管系統,機場航班出/到達信息發布系統,交通運輸信息化中心機房升級建設等,2005年有效地持續推進交通信息化應用系統,城市交通仿真系統完成一期基礎建設、開展二期應用建設。寶安、龍崗、龍華分交通監控指揮中心等建設。
(4)城市交通信息中心實現試點:“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實現了交通數據工程試點,“深圳通”不僅實現發卡量達到1000萬張,而且構建了自第一張“深圳通”卡發放到現在的全部深圳通卡數據的采集數據庫工程,為進一步分析與挖掘城市交通出行數據打下了基礎。另外,通過整合出租車、公交巴士、長途公交GPS監管平臺,為出租車、公交巴士、長途公交運營管理及交通執法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基于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網格化機動車識別綜合應用系統、干線交通誘導系統、停車誘導系統、交通事件系統、智能交通違章管理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等交通信息分析與挖掘,實現有效建設與服務。基于出租車數據與定點數據融合開發出深圳城市道路交通仿真系統,實時動態發布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建設了基于數據的城市交通普通查詢、專業查詢等交通信息查詢服務平臺,為分析與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實現城市交通節能減排等提供了決策支持手段。
(5)智能交通與交通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行政政務與業務、業務決策支持,實現“兩條線、六平臺”邏輯結構,政務信息服務、業務管理平臺初具規模。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港務管理局)政務門戶取得明顯成效,已建成政府、公眾、企業、公共監督體系。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開通了門戶,實現了行政許可、辦事指南、信息查詢、交管信息、交通法規、安全天地、考試指南等。規劃和國土資源委開通了門戶網站,實現了業務頻道、信息公開、在線辦事、互動交流等。交互式網上服務不斷推進,實現了“網站場景式服務、分類指引、政務信息公開指南、信息公開制度與組織保障、申請公開電子監察”等。政府門戶網站在推進以服務公眾為中心政務,以宣傳深圳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為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交通運輸監管面向社會服務重要信息窗口與平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