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安監局聯合發布的《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這對我國北斗衛星導航以及車聯網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希望能夠在這個數百億的大市場中分一塊蛋糕。然而,業內對車聯網的認識千人千面,各有不同,相關話題討論也從未停止過。
7月1日,交通部、公安部、安監局聯合發布的《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這對我國北斗衛星導航以及車聯網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希望能夠在這個數百億的大市場中分一塊蛋糕。然而,業內對車聯網的認識千人千面,各有不同,相關話題討論也從未停止過。
我也摸摸車聯網
什么才是真正的車聯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人類有一個認知特點,叫做自相似性。簡單來說,就是用“已知”來認識“未知”,古時盲人摸象的寓言形象地表現這一認知特點。比如,我們看到一座山,就知道它是山,看到一朵云,就知道它是云。其判斷的得出就是基于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存在相關物體的認知模型。
現在對于車聯網最難理解的地方,就是人人都說理解車聯網,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如圖1所示)。有人說車聯網是“扇子”,有人說車聯網是“柱子”,大家都在“摸”車聯網各個不同的“部位”。車聯網是一個新事物,我們腦子里沒有車聯網的模型,只好用我們現在所從事的這一領域的模型來“套”車聯網。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一個完整的車聯網,現在的車聯網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或者稱之為“狹義車聯網”。
圖1 車聯網最難理解的地方就是人人都說理解車聯網
兩大陣營看車聯網
我認為目前車聯網行業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大陣營:一個陣營是造車的福特、通用們;另外一個陣營是不造車的蘋果、谷歌們,其中包括我們這些終端廠家和服務運營商們。
汽車黨怎么看車聯網呢?汽車行業有著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而由汽車導致的一系列交通事故,也使汽車成了一把“殺人利器”。因此,從生產第一輛汽車開始,“安全第一”的意識就已經深深融入到造汽車之人的骨髓里,是一種在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意識。在造車人的理念里,汽車只是一個工具,是如何將用戶從A點到B點安全送達的工具。他們想將這個工具做的越來越好,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安全,越來越舒適。
而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造就了另外一個陣營,比如像谷歌和蘋果們,它們現在是怎么想的呢?他們認為:不單要將用戶從A點安全送到B點,還希望到了B點以后,查一查哪里有銀行,哪里有咖啡廳,哪里有停車場,因此要把在手機上實現的移動互聯網移植到車里面去。
因此,就產品理念而言,造車人和不造車人之間有著一個根深蒂固的矛盾。
現在,車聯網又冒出了第三個陣營:特斯拉和比亞迪。在造車人的眼里面,特斯拉和比亞迪不是正常的汽車廠。我后面就想論述,可能正是這些外來戶,將會重新定義汽車,可能會對現有的汽車大格局造成破壞性或者顛覆性的影響。
我看車聯網
局域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就形成了如今的互聯網。汽車內遍布各種傳感器,其本身就可形成一個車內網絡,而不單是一個結點;車車、車路之間也可形成一個車際網,尤其是由行駛車輛動態、隨機構成的網絡對保障交通安全尤為重要;另外汽車要融入我們現在的移動互聯的大網中。所以我覺得未來的車聯網應該是車際網、車內網、移動互聯網進行互聯互通的產物。
此外,隨著車聯網基礎建設的完善,比如道路沿線探測器(感應線圈、視頻探頭、雷達測速)、道路設施(標志、顯示屏、紅綠燈、收費站點)、周邊環境節點(服務區、建筑)、無線接入節點(路口、路側通信)的建設,以及互聯網云資源(如道路云、車流云、區域云、傳感云、環境云等)的利用,任何道路交通的參與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多種方式介入車聯網獲得服務,并參與協同(如圖2所示)。

圖2車聯網示意圖
車聯網:四大發展趨勢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技術想要什么》。因為在進化論領域研究了很多年,所以我認為人這個物種是不在斷在進化的,而技術又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因此,技術也應該是進化的。
車聯網技術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我想從四個方面來描述一下。
1、復雜性進化
汽車從最初的幾十個零件發展到幾百、幾千個零件,現在的汽車大概有三萬多個零件。從1886年使用化油器的第一輛三輪汽油車,到1908年采用電控燃油噴射技術的汽車,再到2014年的電動汽車,整個汽車的技術進程是從簡單化不斷向復雜化發展的。在技術領域,各種技術血液中被添加了信息層,經過重組后就會出現更復雜的產品。
人們通常認為汽車結構、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從某個角度來說,汽車的復雜度并沒有手機高。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操作系統,有幾千萬行代碼,如果我們把每一個行代看作齒輪的話,它就相當于有幾千萬個齒輪(部件)在運行。所以按照手機復雜度的量級來看,汽車復雜性進化的潛力依然巨大。
2、多樣性進化
我們知道1886年最早生產的梯形車,是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車,經過演化以后,多功能車就逐步消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大貨車、跑車、皮卡、迷你車、混動車。所以,從技術演進的趨勢來看,包括汽車技術,它最初是帶著通用性出生的,“成年”以后就具有了專用性。所以,我認為從汽車技術發展來講,它會越來越多樣化、專業化。
3、普遍性進化
這些年來,造車陣營和不造車陣營,經常就車聯網等某一領域發表不同的觀點。深究其原因,我認為這與兩大陣營所屬行業之間的差異性決定的。IT行業50年的快速發展,一直是摩爾定律在發揮作用。我們從屬IT行業,包括蘋果和谷歌們在內也是如此。摩爾定律是什么?就是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每18個月就能翻番。而這個定律,目前在汽車技術里面,在汽車領域還沒有發揮作用。我認為,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汽車會逐步地比特化、數字化,只有汽車數字化了,才能使汽車逐步像手機一樣,實現它的性能演化。因此,有人預測:未來汽車將是四個輪子馱著一個硅片在飛馳。
4、社會性進化
未來的若干年內,技術的社會化將是一個主要的特征。特別是汽車,它會逐步從交通工具的屬性向應用層面轉化,然后再完全擁有它自己的社會屬性。據了解,現在全球計算機包括10億臺個人計算機、30億部手機、15億部固定電話、3000萬臺服務器、8000萬臺無線掌上電腦,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早就經歷了這些階段。隨著車聯網的融入,互聯網與汽車的社會屬性將更加明顯。
現在對于特斯拉和寶馬之間的區別,有人回答:特斯拉在制造會開的電腦,而寶馬、通用它們在制造會上網的汽車。汽車的社會性屬性的增強與進化不可避免。
再一個趨勢就是技術的發展它會出現感知性。2014年1月13日,谷歌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設備生產商Nest,因為這家公司通過信息的控制、存儲和處理,會讓汽車、家居用品等更加智能,更有感知性,使冷冰冰的工具變成可以互動的伙伴,這也是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
結語:產業顛覆來自產業之外?
由以馬為動力到以汽油為動力,再到以電為動力,汽車越來越伙伴化。從人開車,到車開人,到人車共生,這是汽車技術進化的必然趨勢。然而,當兩個時代相交時,上一個時代所有的核心競爭能力,全部會成為下一個時代難以突破的“圍城”。所以,我認為通過車聯網重新定義汽車的時代到了。
(作者系深圳市賽格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