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國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方竹在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專題研討會上表示,車聯網未來將重構汽車市場的商業模式,汽車企業、經銷商和保修公司等利益方正積極構建車聯網產業鏈,但需避免各自為戰。
方竹首先表示,今年移動終端將超過個人計算機(PC)終端,而未來最大的移動智能終端將為車聯網。移動互聯終端一般有剛需、高頻和暴利3個特點,雖然現階段車聯網的發展已不缺乏外部條件,但車聯網尚未達到“剛需”的階段。
“在2013年,第4代移動通信技術(4G)牌照正式發放,同時國家堅定不移地推行北斗戰略,再加上大數據云計算的廣泛應用,以及語音識別與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國內車聯網發展的外部技術條件日趨成熟。但由于目前車聯網應用僅局限于路徑導航、娛樂等較低層次的功能,并沒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客戶購買。”方竹說。
但隨著車聯網的發展,未來將重構汽車市場的整體格局,包括汽車企業、經銷商甚至車險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將改變。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為提高銷量,現階段正加快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系統),并積極打造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而車聯網將為各個平臺提供橋梁的作用。
據了解,汽車企業實施CRM系統的核心目標是要通過客戶細分和客戶價值定位,為客戶提供最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從而讓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多的利潤,奧迪是典型的案例。
根據奧迪提供的數據,AudiCity位于倫敦的展廳每周的訪問人數在1000人左右,參觀者中有30%做出了購買行為,但買車的人群中70%沒有試駕就做出了購買決定,這都歸功于奧迪提供的數字化產品虛擬體驗和個人專屬定制服務。
“未來,汽車企業內CRM系統,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車聯網外部服務平臺將不斷融合,而車聯網是汽車電商與CRM結合的有效手段。”方竹表示。同樣,汽車經銷商也將通過車聯網將CRM系統延伸至每個車主,同時促使經銷商向汽車后市場轉移。
保險公司,則將通過車聯網技術來節約成本,防止“騙保”。車聯網能夠精確獲得車主的行駛里程、駕駛模式和環境,有利于判別風險,使保單價格有所依據。同時,通過車聯網的跟蹤功能,能夠有效識別騙保問題。方竹表示,傳統的車險公司利潤非常低,車聯網技術能降低成本,目前已有多家車險公司在布局車聯網,試圖通過汽車里程數來確定相關車保細則。
當然,由于相關利益方“各自為戰”,構建自己的車聯網產業鏈,也導致無法形成統一利益鏈條。方竹認為,車聯網的發展需形成合力,各利益相關方的協作與分享是趨勢,關鍵需要打通利益鏈,營造協同的車聯網健康生態鏈。“技術路徑如今已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建立高效的商業模式,這還需要加強車聯網的立法工作。”方竹強調。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