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測算分析,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率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70%,使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車輛在智能交通體系內行駛,停車次數可以減少30%,行車時間減少13%45%,車輛的使用效率能夠提高50%以上。智能交通發展與物聯網技術發展息息相關,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智能交通系統越來越完善。
物聯網技術完善智能交通應用水平
隨著經濟的發展,私家車越來越多,使原本狹窄的道路更加擁堵。專家和政府也采取了諸多措施來緩解這樣的交通壓力狀況。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概念落地,有專家提出車聯網建設,用智能交通技術來緩解交通擁擠壓力。目前,國內車聯網正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國家多項政策的出臺,包括車聯網在內的一系列智能交通產業前景一片大好。
智能交通最獨特的就是智慧,依托于技術,各區域掀起智慧城市建設浪潮,沒有智能交通就沒有智慧城市。同時智能交通借助智能交通系統,比如電子站牌,誘導屏,綠波帶,信號自適應控制等,有效的緩解交通壓力。智能交通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信息化是車聯網和智能交通最大的智慧源。
浙江大學深圳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穆衛峰稱,智能交通借助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得數據推算更加準確,數據庫來源更加清晰。同時借助物聯網技術,布控終端設備,比如攝像頭等。且自身是一個大數據庫,利用信息技術來運籌交通協作。
智能交通與傳統交通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智慧化,借助現代化的技術來節省資源。同時,它也是傳統交通的延伸。中國交通技術網經理孫長寧說,“物聯網的構成、感知和智能交通結構非常相似,智能交通的"排隊論"、交通信號、智能交通算法和傳統交通算法、理念相通,IT信息化、大規模的云存儲和云計算能力,使得智能交通處理數據更加便捷,提供的服務也更加完善。”
車聯網成智能交通應用主流
隨著車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智能交通已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近幾年我國車聯網產業快速增長,應用模式也日漸成熟,在城市智能交通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車聯網在智能交通建設中起到了技術支撐的作用,加快了城市交通向低碳綠色交通的轉型,是智慧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碳綠色交通是一種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運輸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運輸的用能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式。而車聯網在城市交通對車輛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使車聯網在交通運輸中,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式做一個綠色的交通參與者。
每一輛車對應唯一的車牌號的條件,監控路面每一輛機動車的車輛和車號牌圖像進行連續全天候實時記錄。可有效的打擊超速、盜搶、黑名單機動車犯罪、查緝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交通狀況、加強治安管理等各種違法行為。在一些的高速路、橋梁收費站安裝上了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車輛通過收費站不需停車就能交納路橋費。這樣提高了車道的通行的能力,便捷了城市道路交通。
智能交通的追蹤、防盜、實時監測等功能成為了道路交通信息化的主流。多樣化的智能交通系統應用到城市交通中,對城市道路中難解的問題有著逐一攻破的趨勢。為建設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關于車聯網
車聯網,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汽車數字化標準信源技術是基于RFID開發的涉車信息資源的應用技術,該項目是由國家公安部組織研發,經國家科技部認證后列為2007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專項中進行的應用示范工程(項目編號為2008BAF31B00)。汽車數字化標準信源技術的開發將推進“車聯網”和RFID產業化進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