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概念提出已近5個年頭了,從最初僅僅是一種口號概念,時至今日無論是汽車廠商、網絡服務商、還是硬件設備商,幾乎產業鏈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在涉水“車聯網”,車聯網成為了最“吃香”的產業。但是,先不要頭腦發熱,因為我們“悲哀”地發現,快五年了,竟然沒有幾個車聯網企業真正做到了盈利。
車聯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產業鏈上涉及到多重角色,只有各個角色定位明晰并形成互動,產業鏈才能運轉正常。但是目前活躍的各個企業大都處于單打獨斗的階段,缺乏跨行業之間的聯盟,更缺乏一個合理、有共同盈利點的商業模式,所以,整個產業無法大規模引爆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九州展會上,深圳廣聯賽訊有限公司發布了其年度重磅產品嘀嘀車聯網服務系統2.0,并在現場展示了其車聯網服務運營商的身份。“以運營內容為核心,將用戶需求與服務商有效對接,做車聯網產業鏈中信息傳導平臺”的精準定位讓眾多企業深受啟發,堅信車聯網廣闊前景的同時,也找到一條突破瓶頸的新路子。
筑巢引鳳跨產業聯盟共筑帝國世界
定位為車聯網運營商的廣聯賽訊,深知車聯網這塊“蛋糕”有多巨型,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獨享,所以它致力的只是平臺運營商,以平臺為“巢”吸引更多的“鳳凰”,最終實現跨產業聯盟,引爆車聯網市場。
廣聯賽訊跨產業合作共筑車聯網帝國
車聯網產業鏈包含汽車廠商、網絡服務商、硬件設備商、內容提供商等角色,這也正是廣聯賽訊所包含的業務范圍所在。整車類經銷商為廣聯賽訊提供銷售渠道,網絡服務商是用戶進行3G聯網的必要條件,硬件設備商提供的是符合車聯網硬件標準的優質穩定的產品,內容提供商支持的則是符合車主需求的優質穩定的車聯網T服務或內容(如一鍵導航、實時路況、一鍵報險、快捷理賠等)。
所有這些業務通過嘀嘀車聯網服務系統落地,更多的服務內容會被傳遞給車主,更細化的車主需求將在合適的時間對接給合適的服務商,實現用戶利益轉化為商戶利益,最終產業鏈上的各個角色獲得可持續分潤。
2012年廣聯賽訊與全國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服務合作取得令業界矚目的成績,不到一年時間,推出的廣匯云服務系統用戶累積量已達10萬,在幫助新車銷售實現差異化上具備絕佳優勢。同年,廣聯賽訊與招行銀行、大地保險的跨產業合作也卓效顯著,通過與招行銀行的異業聯盟,銀行客戶的碎片化車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提升了車主對銀行的滿意度和黏性度,而與大地保險的合作,保險公司通過廣聯賽訊服務平臺,向車主提供一鍵報保險、快捷理賠、保險狀態查詢等浮動車險業務,實現業務處理快速響應機制的同時,大大提高了保險收益。
多元化合作方式助力伙伴共贏車聯網
精準定位、良好的商業模式是廣聯賽訊吸引眾多客戶群加入的關鍵因素。在廣聯賽訊的商業模式里,所有客戶群體都擁有專屬自己的多元化合作方式,并通過嘀嘀車聯網服務系統將自身價值放大,最終實現共贏。
硬件廠商是支撐整個車聯網環境的載體,進入廣聯賽訊的商業模式,硬件廠商將擁有屬于自己的3G智能終端系列,屬于自己的在線套餐服務。廠商由過去單一售賣產品獲取一次性收益轉變為除獲得產品本身的銷售利潤外,還可享受逐級分潤的全新可持續盈利模式。
互聯網有一句話叫“內容為王”,車聯網亦是如此,在用戶享受車聯網生活的過程中,只有源源不斷的提供內容服務,才能真正留住車主,否則車聯網仍然只是有車,沒有網。
所以針對內容提供商,廣聯賽訊平臺是開放的,服務商可以把自己獨家的服務內容精準地推送至合適的車主,同時通過多種服務套餐、線上線下渠道并存、硬件搭載服務等靈活的銷售模式,將用戶利益最大化轉為商戶利益。
廣聯賽訊吳珊曾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表態說,車聯網是產品模式、銷售模式和運營模式三位一體的融合。那么,要做活車聯網市場,就勢必要找到符合企業本身以及市場需求的銷售模式。廣聯賽訊一直極為重視渠道經銷商的合作,大力開拓新渠道的同時,對現有的渠道商提供全程落地營銷培訓支持,針對不同合作伙伴打造了“買服務送機器”、“0元購”等眾多創新的銷售模式。除此之外,廣聯賽訊還通過嘀嘀車聯網服務系統后臺運營數據,對海量用戶的行為進行分析,為不同的車主定制不同的個性化套餐,助力合作伙伴實現銷售一次硬件產品,獲得車主多次可持續的服務費分潤。
一位業內人士說過,中國的車聯網市場發展比較困難,主要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沒有一個合理、能持續發展和盈利的商業模式。的確,政策暖風頻吹,市場需求強烈,車聯網已然成為新興產業中的“香餑餑”,但時至今日,依舊沒有大規模的引爆市場,終究是商業模式欠缺,產業鏈各方各自為政所致。廣聯賽訊的順勢而生,給整個產業帶來了一絲春風,嘀嘀車聯網服務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用車、管車、車生活”的智能行車服務的同時,也將攜手合作伙伴走向共贏。
相信,只要專注車聯網運營商這個角色,以運營內容為核心,不斷提升平臺技術水平、完善渠道覆蓋,通過優質的商業模式以及合理的利潤分配,締造千萬級別的車聯網帝國世界夢想將不會太遠。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