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市場從來不是萬能的。城市停車設施滯后,需要有效的資源供給來滿足需求,更要求這種需求的滿足符合城市秩序需要。社會資本投入停車場建設,逐利難免會成為第一選擇,哪里車流多,必然會帶動配套,尤其是中心城區、重要景區等可能會加劇擁堵。同時,收費的存在,可能導致停車向免費的路段轉移,影響城市交通。此外,如何控制價格,不對民生形成擠壓也是問題。
停車設施建設引入市場手段,也要趨利避害,放而能管才是關鍵。其一,收費停車設施建設應受規劃制約。規劃包括城市建設規劃、交通控制規劃等,服從城市環境、交通對車輛限制的需要。其二,對收費做出必要的約束。收費價格的杠桿是雙刃劍,“指導意見”提出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初衷是調動社會投入的積極性,是有利的一面,但價格放開容易造成停車價格上漲,可能加大群眾負擔。總之,政府應從價格體系層面對停車價格進行調整,而不是簡單地逐步縮小定價范圍。其三,政府應有托底功能。需通過完善規劃、加大建設投入以及與社會資本合作等,維系停車設施供給的穩定性和服務價格的合理性。
向市場放開,不等于完全市場化,尤其是政府基于投入的壓力,不能將建設停車場視為包袱一放了之。運用市場手段而不完全依賴市場,因地制宜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機制與規則,應置于城市管理立法和公共決策的規范程序之中。
如今,運用PPP模式建設運營停車場正在受到多地政府的青睞。去年底,北京公布《關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機動車停車設施建設的意見》,鼓勵社會多元化參與停車場建設,明確公益性停車設施可按照“政府出地、市場出資”的模式公私合作。在各省份上半年陸續發布的PPP項目中,停車場項目也并不鮮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