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找車位、吃飯找車位、逛街找車位、回家找車位……隨著城市車流日益密集,停車難的問題幾乎從引擎發動的那一刻起便困擾著有車族。一方面是機動車保有量急速增加;停車難的困局愈演愈烈。如何破題,智能化、立體車庫將是未來昆明發展的趨勢。
主城區3輛車在搶1個車位
近日記者了解到了一些數據,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昆明停車難問題尤為突出。從官方公布數據看,從2009年至2014年最近5年時間中,昆明機動車保有量增速平均每年為17萬輛,2014年,僅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就有130余萬輛,而主城區車位5年間只增加了20萬個停車位,達到40萬個。可以說,昆明主城區基本上是“3輛車在搶1個車位”。
從單年數據看,2013年,主城建成區在90條道路上設定法定路內臨時停車泊位5062個,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2655個,增加110.3%。增長主要集中在一、二環路之間和二環路外,二環路外的增幅最大,同比增加1787個泊位, 一、二環路之間同比增加704個泊位。
智能化停車提高車位使用率
記者日前從昆明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資公司)獲悉,車載標簽將于年內正式推出,在此基礎上,智能化停車誘導也有望于不遠的將來實現。記者獲悉,相關方案目前正在審批中。停車繳費全自動完成,無需人為操作;利用互聯網、手機app等多媒體手段實時查詢泊位,避免司機盲目繞大街找車位,提高車位的發現和使用率,這將極大地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據了解,經過3年建設,今年上半年,昆明路內智能化泊位數量將達到3400多個,主城范圍內經常停放車輛的區域基本實現智能化全覆蓋。明年智能泊位的數量將超過5000個,未來兩年可以覆蓋全市。在智能停車誘導系統方面,據介紹,目前已報有關部門批準,昆明中心城區2.2平方公里范圍內,東起青年路、南至金碧路、西達西昌路、北至人民路的核心區,將作為第一期試點區域。試點區域內除路內泊位外,還有30多個路外停車場。裝有智能設備的停車場,也可以使用智能車載標簽扣費系統,進入停車場,系統檢測到標簽就自動開閘,車駛離時,同樣通過標簽檢測完成扣費開閘。
建設立體車庫進度滯后
2013年年初,昆明市政府決定,由市規劃局負責選址、市交運局組織實施,在2014年年底前,主城區規劃建設100個立體停車場,以緩解停車難題。2013年雖然有鴻城廣場、鐵路局幾個立體停車庫投入使用,但建成的數量與100個的計劃相差甚遠。而在老小區建設方面,目前僅有月牙塘小區、棕樹營小區以及江岸小區得到規劃落實。
5月25日,西山區政府微信公眾號——“西山發布”發布消息,為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西山區將通過招商引資,首先在老舊小區較多的棕樹營片區建立體停車場,計劃投資8000萬元建322個機動車停車位。該立體停車場項目建成后,將緩解棕樹營片區內翠羽丹霞、丹平里、翠峰里等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有效遏制丹霞路占道停車現象,提升片區交通通行能力。本報記者朱俊杰
業內分析
立體車庫投資高回本慢是發展瓶頸
“立體停車庫占地少,發揮了極大的公共效益,但未必能盈利。”國興公司立體停車項目負責人龍楊波指出,以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立體停車庫為例,由于停車場規模整體偏小,每天通過整個停車場獲得的過千元停車費毛利,刨除工人工資、車庫維修管理等成本后,已經所剩無幾,照此下去,10年內想收回投建成本都比較困難。
云南財經大學教授李暉認為,立體停車場比路面停車節約空間,十幾平方米甚至幾平方米就能建車庫。但由于投資高,所以在立項時應該做比較充分的調查。比如,立體停車場選址是否合理,車輛進出是否影響周圍交通,與周圍其他建筑物是否有沖突等。
他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出臺一些扶持政策,比如,放寬立體停車庫的規劃設計標準,制定立體停車場的價格標準,加大對立體停車場補貼力度,以鼓勵立體停車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