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1日,株洲高新區管委會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湖北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原專家陳國華教授團隊簽約,他們將在高新區“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中,投資建立發動機與汽車電子研究院,制造有著“中國芯”的內燃機動力裝置。
株洲生產小車早已成為現實,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給株洲產小車裝上“中國芯”。31日,高新區管委會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湖北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原專家陳國華教授團隊簽約,他們將在高新區“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中,投資建立發動機與汽車電子研究院,制造有著“中國芯”的內燃機動力裝置。
為什么要做“中國芯”?
“中國是發動機大國,但不是強國”
在3月31日上午的簽約會上,陳國華教授講話很動情。
“中國是汽車、發動機的大國,但不是強國,要走向強國關鍵就是核心技術。而此次我們團隊把‘家’安在株洲,就是要打破國外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陳國華教授說,目前,中國的發動機需求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汽車及其他動力裝置高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仍控制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嚴重制約了我國汽車及其他相關能源與動力產業的發展。
簽約后,陳國華團隊將在株洲建立我國先進的發動機新動力及汽車微電子核心技術研發機構,打造千人級的,由海內外精英人才組成的強大研發團隊。同時加強與國外一流研究機構的合作,加快中國的發動機新動力與汽車電子技術領域的發展。
研發規模會有多大?
“要發展成2000人以上的研發平臺”
陳國華教授介紹,研究院擬投資1.5億元,研發人員初始規模為200人,將逐漸發展成為擁有2000名以上專業科技人才的中部地區最大汽車研發平臺,目的是設計完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
目前,株洲高新區在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方面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擁有北汽、南車時代電動汽車等整車、汽車零部件及機械加工企業164家,已建成754畝高科汽配園,開工建設7.4平方公里中南地區用地規模最大的汽車博覽園。
株洲市委書記賀安杰表示,株洲動力產業確實有很好的基礎,無論是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還是汽車,都有全國一流的制造企業。現在陳教授把汽車研究院建在株洲的動力谷,更加增加了株洲自主創新的實力,將為動力谷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在株洲開發的第一個產品是什么?
“能解決霧霾問題的汽車尾氣凈化系統”
陳國華教授表示,有統計顯示,在大城市有30%-60%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來自汽車尾氣。一次污染就是尾氣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顆粒排放。二次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光化學煙霧--霾。因此,在株洲開發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汽車尾氣電子凈化系統。
陳教授說,該產品將是解決霧霾問題的最關鍵技術,生產總部將設在株洲。
接下來,還將采取“1+5”方案,即1個研究院、5個公司,5個公司包括汽車尾氣凈化公司、摩托車動力公司、汽車電子公司、發動機公司、混合動力汽車公司,其中3個做零部件,2個做整機整車,在株洲“中國動力谷”形成一個產業群,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一流的產品,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