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2012年至2014年的3年治堵方案初步敲定,各方意見反饋論證匯總后將盡快實施。16日,濟南市治理交通擁堵指揮部召開會議,對"推進綠色出行,建設美麗泉城"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3年行動計劃(2012年-2014年)初步方案征求相關部門意見。據介紹,此次計劃編制范圍為濟南市中心城區。今后3年,治堵整治行動將從文明交通、路網優化、公交都市、綠色出行、停車治理、智能交通、社區循環、政策導引共8個方面實施。未來,濟南市道路擁堵狀況將有所緩解,交通出行時耗降低,居民平均出行時耗將不超過30分鐘。
濟南交通整治3年擬定年度目標
2012年
以促進綠色交通出行為重點,各項整治行動全面啟動,部分擁堵點得到緩解。
1、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大力宣傳公交服務,成功申辦國家"公交都市"試點城市。
2、全面清理人行道、自行車道上違法占道經營、占道停車。
3、優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完善一批支路和社區微循環系統。
4、出臺停車收費管理辦法,調整核心區機動車交通需求。
2013年以服務十藝節為主題,持續推進各項整治行動,大力提升交通環境品質。
1、優化公交線網,優先通行路權,大力促進公交服務便捷化。中心城區公交車站300米半徑覆蓋范圍達到60%,公交準點率提高5%,高峰期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平均運營車速達到17公里每小時以上。
2、建設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優先示范區、舒行綠道,公共租賃自行車試運行3圓滿完成"十藝節"交通服務任務。2014年以引導合理的交通方式結構為抓手,積極構建多元、一體化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全面實現三年整治行動確定的各項目標。
1、加快推進大運量公共交通建設,全面落實"公交優先"。
2、完善城市快速路網絡,構建"南綠北快"城市路網框架。
3、優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理念貫徹落實到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
59條道路、76處擁堵點易發擁堵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根據濟南市交通卡口流量及擁堵報警情況統計,全市共有易發擁堵道路59條、擁堵點76處,其中主要有13條道路、13個節點和15個擁堵點段。
從時間來看,濟南道路交通擁堵主要出現在每日上下班交通高峰期:早高峰一般出現在7:20-8:50之間,晚高峰一般出現在17:00-19:00之間,且晚高峰交通流大于早高峰交通流。在高峰時期,城市主干道和主要路口交通流量基本處于飽和狀態。
從空間來看,市區容易出現交通擁堵的路段主要集中在歷下、市中兩個區。根據調查分析,近年來市區交通高峰期的道路飽和度平均在1.0-1.1之間,部分路段的飽和度在高峰期已高達1.2-1.5。
同時,居民出行時耗不斷增加,根據居民出行調查結果,超過30分鐘的出行比例由2004年的17%增加到2009年的34%。居民下班平均出行時耗,由2004年的27分鐘增長到2009年的30分鐘。
治堵方案將于論證修改后執行
針對城市交通擁堵,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治理交通擁堵指揮部,對治堵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安排。今年年初以來,濟南推出系列治堵舉措---全市多條道路提速、經十路基本實現全線綠波通行、開放式小區規劃交通微循環等。目前,全市交通擁堵明顯減少,治堵取得初步成效。據統計,6月市區共接交通擁堵報警829次,比5月下降7%。
16日,"推進綠色出行,建設美麗泉城"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3年行動計劃(2012年-2014年)初步方案征求相關各部門意見。
"目前這仍是個初步方案。充分收集各方反饋信息,包括傾聽市民意見后,我們會再進行論證和修改,最終敲定,再進行下發督促執行。"濟南市治理交通擁堵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此次計劃編制范圍與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濟南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一致,為濟南市中心城區范圍。規劃重點研究范圍為濟南市繞城高速以內地區。
未來居民平均出行時耗不超30分鐘
記者了解到,此次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年行動計劃中提出了總體目標。未來,濟南市區道路擁堵狀況將有所緩解,交通出行時耗降低,居民平均出行時耗將不超過30分鐘。
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也將大大提升,居民公交出行比例明顯增大。中心城區公交線網重復系數降低到3以下,公交車站300米半徑覆蓋范圍達到65%,公交準點率提高10%,高峰期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平均運營車速達到18公里/小時,個體交通開始呈現出向公共交通轉移的趨勢。
新(改)建干道上,人行道、自行車道空間連續、無障礙,交叉口將全面實現自行車交通二次過街;人行道、自行車道上違法占道經營、停車得到全面清理。
交通秩序整治將形成長效機制,交通文明及安全水平大大提升。中心城區干道交叉口交通守法率將達90%以上;慢性優先通行權基本得到保障,干道交叉口機動車全面禮讓斑馬線;全市交通死亡率小于2人/萬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