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統(BusRapidTransit,簡稱BRT)目前已投入運營,并逐步向網絡化發展,由此帶來線路之間的換乘。論文在闡述快速公交換乘的四種形式及布置方法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同臺換乘及L型換乘兩種形式,分別以常州市BRT系統西新橋站和懷德橋站為例,對不同換乘形式的適應性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BRT系統;站臺換乘;同臺換乘;L型換乘
PlatformTransfermodesandImprovementMethodsofBusRapidTransitSysteminChangzhou
ZhangYunling,GuChaoyi,GuoXiucheng
(Nanjing,SoutheastUniversityTransportationCollege,210096)
Abstract:ChangZhouBusRapidTransitsystemiscurrentlyoperationalandisgraduallytothenetworkdevelopment.Butitalsoresultsinthetransferissuebetweendifferentlines.OnthebasisofexpoundingthefourformsofBusRapidTransittransfersystemandthelayoutmethods,thepaperanalysesthesameplatformtransferandL-transferindetail.WiththeexampleoftheXiXinqiaostationandHuaiDeqiaostationinChangZhouBRTsystem,thepaperstudiestheadaptabilityofdifferenttransfersystemsandtheproblemsinpossibleandprovidesthe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forimprovement.
KeyWords:BRTsystem;platformtransfer;thesameplatformtransfer;L-transfer
1引言
快速公交系統(BusRapidTransit,簡稱BRT)是一種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車輛運營在公交專用道上,在道路時空分配上給予適當的優先權,兼具軌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和常規公交靈活方便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在巴西的庫里蒂巴市、加拿大溫哥華市等城市,已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在我國的北京、杭州、常州等城市也投入了實踐之中。
BRT系統一般由六部分組成:封閉的專用車行道、技術先進的專用車輛、設施齊全的專用車站、人性化的購票檢票系統、智能交通系統、靈活的服務和運營組織。其中,車站是BRT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般都在設計時賦予其鮮明的建筑外形,以體現出和普通公交車站的區別,便于乘客識別。換乘站是BRT線路上除首末站以外的大型站點,它通過連接其他BRT線路或一般公交線路來實現客流的集散換乘,使多條BRT線路形成線網,也提供了一種BRT與常規公交的聯系方式。換乘站設置的合理與否關系到BRT系統能否發揮其高效作用。目前BRT線路之間的換乘形式在我國尚沒有成熟的理論研究。本文結合常州市BRT系統線網規劃及建設實踐,對不同換乘站形式的適用性進行分析,就存在問題提出改善建議,對BRT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2常州市BRT系統發展概況
常州目前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快、機動車總量劇增、城市空間布局重新調整的發展階段,為緩解交通擁堵,滿足市民快速、經濟、安全、舒適的出行需求,2007年底常州市完成了BRT線網的規劃,并于2008年初開始了BRT1號線(以下簡稱B1線)主線及其支線的建設并投入運營。BRT以其快速、方便、高效等特點,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出行的主要選擇。規劃中5條線路及各自功能定位如下表所示:
表1常州市BRT線網規劃方案
線路 |
線路長度 |
途徑主要路段 |
功能 |
B1線 |
約 23.4km |
黃山路、黃河東路、通江大道、萬福路、懷德北路、勞動西路、蘭陵路、武宜路、鳴新路、常武路 |
南北向干線走廊,覆蓋主城區南北發展軸線,重點溝通高新組團、中央組團、湖塘組團 |
B2線 |
約 20km |
花園路、懷德南路、勞動路、采菱路、戚墅堰大街 |
東西向干線走廊,覆蓋主城區東西重要發展軸線 |
B3線 |
約 23.8km |
玉龍路、新岱路、飛龍西路、北環路、常焦路、廟灣村東路、灣戚路、大明路、潞橫路 |
東西向骨干走廊,銜接沿線諸各個大型居住區,并溝通戚墅堰開發區 |
B4線 |
約 30km |
長江路,在馬家巷分支線走廊,一條支線走廊經淹城路至盧家巷,一條支線走廊經人民路銜接武進開發區?! ?/p> |
中央組團西側南北向骨干走廊,銜接新龍居住片區,貫穿南北,引導城市中心區周邊的發展 |
B5線 |
約 16.9km |
恐龍園,經東經一二零路、竹林北路、北環路、五角場北路、五角場南路、麗華路、夏城路 |
中央組團東側南北向骨干走廊,銜接恐龍園、青龍居住片區,并與核心區邊緣通過,支持核心區的拓展及功能強化,往南支持湖塘組團及武進開發區 |
作為常州市最早投入運營的快速公交線路,B1線北起滬寧高速公路南側,南至武進長途汽車站北邊,是承擔城市南北向客流的重要運輸軸線。2008年日均客流預計為7萬人/天,全線平均運行速度達到了25.64km/h。論文將針對B1線中已投入使用的西新橋站和懷德橋站的換乘方式進行詳細分析。
3 BR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