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錢包”在揚出現已有時日,然而記者在這個元旦假期里發現,許多市民逛街時還是喜歡用信用卡或現金,鮮有消費者刷手機付費。據了解,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金融移動支付標準,旨在推廣移動支付功能。不過,手機支付在揚普及仍需時日。
記者調查
手機刷卡者寥寥無幾
“老人卡”、“學生卡”……揚州的公交車上,刷卡乘車已經很普及。可是,知道手機也可以刷卡的人卻不多。
中國移動揚州分公司此前已推出“移動智惠卡”,只要更換手機卡,就可當市民卡使用,乘公交可享80%優惠。然而,記者近期多次乘坐公交車發現,用手機付費的市民寥寥無幾。
中國電信揚州分公司也推出了“翼支付”功能。根據中國電信揚州分公司提供的商戶名單,記者前往市區的4家商業網點調查得知,真正使用的人卻不多。
原因探析
與信用卡比,優惠力度不夠
記者調查的4家商業網點分別為京華城的一家西餐店、一家面包店,市中心的一家食品店和咖啡店。除了京華城的西餐店表示,刷電信手機,可享受消費100返還50的優惠外,其他三家店均表示,刷手機不享受任何優惠。
“刷手機不能享受優惠,我還用它干嘛?”一位市民表示,現在很多銀行的信用卡在指定商店消費均有優惠,他刷信用卡就是沖著這點好處去的。
中國電信揚州分公司維揚路一營業廳的營業員告訴記者,不是天翼手機刷卡沒有優惠,而是要根據商戶的營銷安排決定。“比方說,它這個月有優惠活動,下一個月就不見得有。”她說。
使用不方便,沒有比較優勢
市民劉小姐的錢包里,插滿了各個銀行的信用卡。“手機刷卡,看似時髦,但真正吸引人眼球的是什么?如果用途僅僅是相當于一張信用卡,對很多市民來說可有可無。”她向記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運營商能夠和各家銀行合作,把各家銀行的信用卡集中在一張小小的芯片上,她會愿意辦這樣的一個手機卡。
然而,據了解,目前各商家合作的銀行并不相同,各家銀行也是“各自為政”,一些運營商的手機想支付還需要找專用的POS機,想將各銀行的服務“統一”到一張手機卡上,還存在難度。
新標準發布
移動支付話語權之爭或揭曉
去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官方網站上發布新聞稿稱,近日正式發布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該標準旨在推廣移動支付功能。
手機支付,是指用戶使用手機射頻(NFC)等通道,實現與自動售貨機以及POS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本地通訊,從而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
而目前,各運營商打出的“手機支付”采取的多為二維碼技術,只能在自有的POS機上使用。推廣移動支付需要建立支付標準,而國內由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 MHz標準和中國移動主導的2.45 GHz標準都想奪得移動支付的話語權。
但央行此次并未發布完整的技術標準全文。“使用13.56MHz的標準已沒有懸念。”一位參與上述技術標準編制人士透露,13.56MHz技術適用于開放的聯網通用環境,而且這是目前銀行業的執行標準。
預計下半年揚州測試NFC
“目前部分特制的三星、摩托羅拉等手機已具有NFC功能,但揚州市面上還沒有推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根據計劃,預計今年下半年有1000多臺上述手機將被發放到揚州做測試。”
一旦與銀聯POS機通用,業內認為,手機支付大面積普及將為時不遠。(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