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鳥吵醒之前,智能廚房已按照你的設置準備好了早餐;同時,你的愛車已經開始為你選擇最佳上班路線……這就是離我們不遠的“智慧城市”生活。
日前,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03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我省黃岡、咸寧、宜昌和襄陽等4城市入列;此外,武漢市蔡甸區也被新增為試點。而去年,武漢市江岸區入圍首批試點之列。
顯然,對于擁有科教優勢的湖北而言,智慧城市帶來的一切都值得想象。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在實際過程中,基于數據等資源共享的頂層設計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事。
僅武漢就帶動萬億產值
幾乎每個人都對智慧城市充滿期待。“這絕對是大勢所趨。”昨日,談及這一新的國家級戰略,武漢智慧城市研究院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各個國家都在挖掘智慧城市背后的幸福密碼。
資料顯示,2008年11月,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率先提出“智慧地球”這一全新理念,進而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具體而言,就是城市將更加智能、有序”,上述負責人說,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未來人們的生活會更加便利、高效,“一種新的城市形態即將形成”。
確實如此。武漢將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市民將能享受系列“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例如,未來3年內,WiFi(無線網絡)或將全面覆蓋武漢市二環線以內區域。
對此,武漢市科技局副局長張魁偉介紹稱,作為首批試點城市,該市已明確智慧醫療衛生、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區等13個重點應用領域,基本可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按照規劃,武漢智慧城市建設的總投資超過817億元,其中利用社會資金530億元,未來8年,這一戰略有望帶動產業增加值11200億元。
重復建設和資金成兩難題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僅湖北省“智慧城市群”就關系到17個城市。上述試點城市將經過3至5年創建期,由有關部門組織評估,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這將成為城市現代化的戰略性途徑”,上述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稱,以武漢為例,未來,該市在交通、消防、城市管理等領域的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安全生產重點行業監管將實現全覆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本報坦言,“智慧城市的根本在于數據”,在國內許多地方,由于缺乏強有力的制度安排,數據幾乎無法做到完全共享,這是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目前,各類數據基本都是相關職能部門自行監測掌控,“由此導致重復建設,這就需要有頂層設計。”此外,參與方的資金也是一個難題。
以智能交通為例,光谷智能交通產業聯盟秘書處負責人習明飛告訴記者,由于項目多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回款周期較長,對企業資金鏈要求較高,加上融資難,“已經有很多中小企業在退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