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交通信息服務,從2004年起步,通過科研和示范應用,于2008年奧運會前夕建立了國內首套基于網站、手機、呼叫中心和車載導航多種發布方式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再經過四年的推廣和完善,如今這套系統的服務已經從小汽車擴展至公共交通,從車主覆蓋到大眾,從手柄延伸到指尖……
“北京交通信息服務的提供者不是一個部門,是包括北京交委在內,由出租車調度中心、交通信息服務商、移動運營商、廣播電臺、汽車廠商、電子地圖制作企業、終端制造廠商等多部門共同參與推出的服務。”該服務的技術路線如何選擇,多部門參與的交通信息服務是按照什么模式推進的?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副主任杜勇娓娓道來。
做自己的浮動車系統
2003年,北京交委在成立之初就意識到,隨著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高質量的交通信息服務需求會越來越迫切。于是2004年,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研究被提上日程。
很快,日本智能交通協會和歐洲智能交通協會先后來京,向包括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在內的有關政府部門介紹了國外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的現狀和發揮的作用,并提出了引進國外成套技術和裝備,在北京合作建設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方案。
在仔細了解其技術原理的基礎上,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認為,國外機構采用的技術方案雖然成熟,但已是10年前針對本土情況研發的技術。日本方案提出的數據源無法掌握,而歐洲方案提出的服務與北京城市交通的特點不同。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成套引進國外技術,國內在該領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將被國外機構掌握,會極大制約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交通信息服務產業化發展。
經過深思熟慮,北京交委決定依托行業現有的出租車GPS數據,自主研發當時國內外尚在研究階段的浮動車技術,盡快實現北京市道路路況的實時采集和發布。
在一無設備、二無資金的情況下,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從設備廠商借用了兩臺服務器,找到了正在跟蹤研究國外浮動車技術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開展出租車調度業務的北京金銀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于在服務器上看到實時躍動的出租車GPS數據,北京動態交通信息服務邁出了第一步。
動態“交通眼”
五分鐘更新一次
2004年后,隨著北京全面進入奧運會籌備期,其交通信息服務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北京交通信息中心牽頭組成了20余人的科研團隊,承擔了“北京市(奧運)交通信息綜合服務系統示范工程”,并將基于浮動車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作為示范工程的建設內容之一。經過一年多的研發,項目組在8項關鍵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經過試驗,2006年4月,在北京交委的網站上,國內第一個實時路況系統進行了上線試運行。該系統被命名為“交通眼”,首次可瞬間展現北京市城區路網交通擁堵態勢和詳細的道路擁堵狀況,路況信息每5分鐘全面更新一次,支持四級圖形縮放,系統上線后的點擊量達到160萬次/日。
系統上線后,在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質疑——浮動車系統這種在國內外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的技術成熟嗎,能正確準確反映道路實時路況嗎?2006年12月,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委托“國家軟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系統進行了第三方測評。經過測評,系統對五環內道路的覆蓋率達到75%,路況信息準確率達到85%,達到可實際投入使用的要求。2007年3月,日本智能交通協會技術專家來京交流,在了解了北京浮動車系統技術原理之后,他豎起了大拇指,認為該技術比日本的還要先進。
形成多元服務產業鏈
2006年4月,實時路況系統上線后,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一直在考慮如何將這項服務更好地推廣,能夠讓出行者在出行前和出行中都可方便的查詢路況,合理選擇駕車路線,規避擁堵。經過考慮,認為必須從兩方面工作入手。一是要建立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產業鏈,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上下游企業開展商業合作,面向社會推出更多的產品,實現服務的可持續化發展。二是要建立標準規范,指導社會企業科學規范的開展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引導產業有序健康發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北京動態交通信息服務迅速發展壯大。
2007年,北京移動的12580呼叫中心推出了路況電話查詢和短信定制服務,搜狐網站推出了實時路況查詢服務。
2008年,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著手制定國家標準《衛星導航動態交通信息交換格式》和北京市地方標準《基于移動采集系統的交通信息質量評價規范》。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不斷征求各企業意見,并宣傳貫徹,引起了相關企業的重視,極大調動了其參與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的積極性。兩個標準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由國家和北京市質量監督部門正式發布。
當前,北京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服務和企業主導的社會化增值服務并行發展的良好局面。基于網站、手機、車載導航儀的各類服務已形成規模。
市場上推出多款智能手機軟件,提供實時路況查詢和導航服務。諾基亞于2010年推出預裝實時路況服務的手機產品。百度、搜狗、谷歌提供移動互聯網實時路況服務。公爵、天籟、皇冠、雷克薩斯和凱美瑞等多款日系車型前裝了動態導航終端,已銷售30余萬臺,歐美車廠正在積極跟進。新科、GARMIN、合眾思壯、信天翁、MIO等廠商推出便攜式動態導航儀,已銷售10余萬臺。此外,采用國家標準和相同技術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已覆蓋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30余個城市。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