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間,阿里巴巴公布,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21美元現金收購地圖、導航、位置服務供應商高德公司(AutoNavi)股票。這筆規模估算約10.45億美元的交易完成后,高德將成為阿里巴巴100%的子公司,融入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發展。
21美元這個價格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格16.54美元溢價27%。
去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曾以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持有約28%的股份,同時,阿里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和無線事業部總裁吳泳銘任高德公司董事。
從首次入股到全資收購,剛好9個月的時間。
消息發生得很突然,但推理起來,邏輯的發展正該如此。
一、高德沒有強勢大股東,除了阿里。
根據高德此前向SEC提交的年報文件,截至2012年12月31日,高德兩大股東分別為公司董事長侯軍和首席執行官成從武,兩人持股比例分別為16.7%和11%。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后,阿里即成為唯一最大股東。
侯軍早淡出經營層面,成從武既不是最大個人股東,從風格氣質上來說,也不是強勢獨斷路線。這當然也不是他個人風格能決定得了的。從高德一開始接受阿里的投資開始,高德就是有投奔的意味在里面??v觀中美地圖數據公司,幾乎都需要寄生于一個更大的軟硬件體系生態,為其他的軟硬件產品服務提供地圖數據支持,斷難獨活。
二、高德已證明自己獨立轉型的路難走。
拿高德最近兩季度的財報來看,都很不好看。
高德軟件11月中發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1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總凈營收為377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為4020萬美元,今年第二財季為3820萬美元。凈虧損為67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1010萬美元,今年第二財季凈利潤380萬美元。基于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44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1280萬美元,今年第二財季凈利潤620萬美元。
高德要革自己的命,由2B公司轉向2C,這個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生路并不好闖出,成本不菲。主要是在轉型移動互聯網過程中,收入雖然并未減少,但研發費用、銷售費用以及管理費用大幅上揚,尤其是研發和銷售費用。面對多金強敵百度地圖,高德不得不忍痛“自宮”免費(結果還被人家搶了個先聲,這也證明高德在市場、公關方面與互聯網公司近身肉搏還差了點火候)。
三、阿里需要高德,不深度整合不行了
阿里入股高德后,幾個月內,雙方收效皆甚微。
成從武在剛接受入股時曾對媒體有如下表述:
一是根據用戶過去本地消費的行為,推送個性化服務。例如,你設定好路徑規劃導航,在“左拐右拐”的指引中,突然告訴你附近有一個你喜歡的咖啡店,你會覺得很驚喜。當然,用戶也可自己設定,選擇開啟或關閉,達到雙向互動。
二是基于地理位置,將線上線下打通。用戶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搜索商戶、商品名稱,將附近有這件商品的店面展現出來,也可能通過電子支付,送貨到家。
事實證明這太理想化了。它一是對用戶行為的YY,二是完全無視雙方產品整合的難度。
2013年“雙十一”,“阿德”內外皆盼著這是個證明雙方融合的好時機,想搞一個offlinetoonline出來,即通過高德地圖上的“天貓1111專區”,將線上用戶通過地圖導流至線下商戶,然后又回到天貓品牌店去下單。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極其別扭的路線與產品。后來實際運營的數字其實也拿不出手,惟一披露的似乎是這個:截止到10月18日,已有約42萬用戶使用了高德地圖天貓1111專區。語焉不詳的“使用”。
今年1月9日,高德地圖與阿里巴巴旗下餐飲服務平臺淘點點首次聯合推出地圖點菜功能上線,這是阿里巴巴投資高德后,產品首次與高德地圖整合。
目前還未有運營數字透露。
如上所述,地圖數據對移動互聯網大公司而言,是一個戰略性資產,退可守,進可攻。對立志要搶奪下一撥“移動+生活服務”制高點的阿里來說,在用戶移動的日常入口上,已失騰訊一城,在地理數據這塊戰略資產上,不可再失。騰訊、百度從來沒有放松過對地圖的持續運營及與其他產品的整合。
阿里如果還只是一個戰略性股東,放任高德獨立發展與虧損,自己沒法自如全盤掌控,當初何苦投資來著?
阿里全盤吃進高德,仍然面臨整合問題。先不恭喜阿里了。實打實的,要先恭喜個人大股東侯軍與成從武,多年創業,落袋為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