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圖廠商高德近日向媒體開放了其 "核武器 "--底層地圖數據采集和制作過程。上周,騰訊科技前往位于昌平的高德地圖數據基地體驗了一下 "地圖采集員 "的生活。
人們已經習慣在日常出行中用手機地圖查找目的地、路線,以及行車導航中,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是,這些地圖的基本數據是怎么從現實中精確的復刻在地圖里,地圖又如何洞悉地理位置的變化并做調整的?
地圖廠商高德近日向媒體開放了其"核武器"--底層地圖數據采集和制作過程。上周,騰訊科技前往位于昌平的高德地圖數據基地體驗了一下"地圖采集員"的生活。
目前,高德地圖的數據均來自高德數據生產基地,該基地占地10000多平方米,擁有1300余名數據生產人員及300余名研發人員,通過這個基地的數據采集制作等一系列流程,使得高德地圖擁有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特別行政區,1700多萬個實采POI,3200多萬個應用級POI,導航道路里程達500多萬公里,7500多平方公里的三維模型。
"對于地圖廠商來說,底層數據才是真正的命脈。沒有數據,再好的服務也出不來。"高德聯合創始人、資深副總裁姜德榮說。
姜德榮介紹說,一個完整的地圖數據生產鏈條包括數據發現、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發布四部分。信息發現包括情報搜集平臺LSE、API軌跡分析、衛星影像自動識別、UGC反饋以及浮動車等多種方式。
在發現信息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一個工作是實地采集。
一般而言,數據采集主要包括車采和步行采集兩種形式。車采主要是記錄道路的行駛規則、方向、限速、路口形狀、行車引導線、到達坐標等信息。步采通常是收集詳細的POI(Point of Interest,地理位置興趣點)信息,比如樓宇、商場、餐館、銀行等。兩者的信息互相補充。
在實地的車采體驗中,騰訊科技乘坐地圖數據采集車,行駛在街道上進行實地采集數據。數據采集車配有全景攝像頭,激光掃描儀和測距傳感器等,不同的設備有不同的作用,可以道路的狀況,紅綠燈標志以及街道的寬度、長度、車道線、隔離帶等,采集好的數據實時傳到車裁數據系統里。
步采則相對艱苦--需要采集員用腳步丈量。步行采集則是采集員以步行掃街的形式拍攝POI信息,每個采集員平均每天徒步15公里、采集600多個POI.采集員攜帶一部具備攝像頭以及搭載數據采集系統的PDA(最新采用的一代采集器是三星Galaxy Zoom手機),走到需要采集的點,拍照、記錄可完成采集。步采的POI信息處理主要分為四種:新增、修改、刪除、不變。采集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處理。
另一個數據采集來源是眾包,來自于用戶的反饋和糾錯。當天,在高德數據制作處理室,一位工作人員發現,有用戶反饋,昌平五中更名了。經通過互聯網搜索和電話核實得知,昌平五中已經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附屬中學".工作人員隨即更新了這一信息。據介紹,這樣的糾錯動作,每位工作人員每天能夠處理 150 條左右的報錯反饋,每月要處理約2000多條。
另一個眾包的途徑是,通過物流公司運輸車輛上的 GPS 導航儀,同樣可以發回數據,這是企業用戶數據采集。如今有 30 多萬輛物流車在給高德回傳數據,使得高德能夠及時更新數據,讓地圖數據更加準確;與此同時,北京有 6 萬輛出租車使用高德導航服務,并傳回大量數據。
當然,更具技術含量的是航拍采集三維數據。據介紹,高德采用的是傾斜航拍技術。這樣的好處是,相對于垂直航拍技術制作出的三維地圖更加精確真實,分辨率可控制在0.08米以內,地面上走動的人甚至陽臺上晾曬的衣服都可以看的到。
更值得一提是,高德首次向公眾展示其面向無人駕駛環境的導航技術應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高德幾年前已經開始對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做研究,并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高德三維全景采集車,通過三維采集車采集的數據精度誤差在0.5m以內。
此外,高德對特斯拉的充電樁"偏愛有加".自特斯拉入華后,高德對充電樁地標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并首家在地圖產品上線。目前特斯拉汽車在國內共有充電樁137個、超級充點站15個、服務中心4個、商店和展示廳各2個,高德地圖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支持這些地標的查詢和導航。
在參觀完數據處理中心,即將結束采集員的生活時,高德工作人員告訴騰訊科技,昌平五中已經在高德地圖上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附屬中學",這一更新時間距離工作人員做出糾錯反饋,不到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