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背后的“戰爭”
想要在中國開一家門臉寬過5米的商店,而不被高德記錄在案,那可絕非易事。
2013年1月8日,在北京六環外的昌平商業街,高德地圖信息采集員劉帥是這樣工作的———走5米,站定,舉起手中的平板電腦給一家飯館拍照,再往前走5米,拍下一家眼鏡店的門臉。以這樣的速度,他要走8至10公里,拍300家左右門臉超過5米的商店。
高德還有500名劉帥這樣的采集員。他們每天如同工蟻一般犁過全國數以萬記、毛細血管般的街道中,記錄下一切“消費者可能感興趣的地點”(業內稱之為POI)。在高德地圖的虛擬世界里,昌平商業街除了有世紀聯華這種大型超市,“為民刻字部”、“新穎照相館”這樣的小店也被標注其上。如果你想解決一次簡單的午餐,還可以考慮下這里的“阿泰包子”和“俞氏刀削面”,它們緊挨著。
地圖,正成為每個智能手機里的必備工具。同時,基于地圖的大數據和基于位置的服務成為移動互聯網的角逐焦點,手機地圖儼然有成為下一個重量級入口的趨勢。
被“搶單”后的轉型
如果沒有競爭對手的“搶單”,或許高德轉型的決心還不會那么強烈。
2011年底,因為高德在歐洲導航新標準NDS上跟進不力,曾經是它金牌客戶的寶馬宣布在新車系中將預裝四維圖新的導航數據。
在汽車導航市場,高德一直主打高端車型,寶馬和奧迪是其最重要的兩個客戶。而四維圖新則在中端車市場占有優勢。二者合計占汽車導航市場超過90%的份額。這次“搶單”,不僅意味著高德損失了一個重要客戶,還意味著自己的傳統勢力范圍受到了擠壓。
和高德一樣,四維圖新同樣擁有基礎數據采集資質。不同的是,四維圖新并沒有試圖向消費端轉型,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后將自己的產品定位于導航數據、動態交通信息、車聯網服務,專注于地圖導航的產業鏈上游。
對于高德來說更大的威脅是,這個老對手已經開始在車聯網上積累技術,并進行了商業化嘗試。
四維圖新的子公司世紀高通也簽下了寶馬的單子,提供路況信息服務。路況信息很多地圖服務商都能提供,但要做到即時和精確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而這種數據的獲得和發送正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內容。
北京東三環佳程廣場,寶馬品牌展示廳。一輛嶄新的寶馬7系車上,鄧福安坐在駕駛座上,旋開中控臺的按鈕,打開了一個路況地圖。正值晚高峰,東三環顯示為紅色擁堵。兩三分鐘后,長虹橋附近愈發擁堵,但雙井橋有所緩解。
“我們的路況信息兩分鐘更新一次。”鄧福安說,他是寶馬中國互聯駕駛業務高級經理,是在中國組建互聯駕駛團隊的四大元老之一。
出租車公司是世紀高通采集數據的核心來源,因為出租車每時每刻都在城市道路上行駛,行駛的路線也基本囊括所有道路,通過它收集到的數據,準確性和穩定性相對高得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