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從未像2012年這樣不斷曝光在大眾眼前,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熱潮的來襲,地圖從原本單一的查詢工具被更多的互聯網巨頭升華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每個公司都希望從中淘金。
在眾多互聯網廠商群雄逐鹿的爭奪階段,高德地圖以25.9%的市場份額,在2013年年初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個用戶規模突破1億的地圖應用。
盡管比預期的時間有所推遲,但高德產品技術副總裁馮漢平表示,與一億用戶這個明確的激進目標相比,地圖產品仍處于發展早期,一億用戶更應該被看成是高德的新起點。“未來高德將把擴大用戶規模和增加用戶的活躍度及粘性作為新的目標。”
地圖從工具屬性向生活化延伸
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后,在2011年明確提出了朝著移動互聯網方向轉型的戰略,公司也越來越多的將資源和力度向移動互聯網傾斜,而在2012年全年,這一點則表現的愈發明顯。
2012年,高德地圖啟動了高德地圖杯中國應用大賽、發布了中國首款Windows8地圖應用、向iOS6操作系統用戶提供地圖服務等。同時,高德副總裁郄建軍在出席各種活動時,也曾反復強調高德地圖“移動生活門戶”的定位。
馮漢平在接受采訪時也同樣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馮漢平認為,目前地圖在多數人心中仍然是工具的屬性,用戶想要查詢地址時都會想起地圖,但高德希望地圖朝著更加生活化的方向發展。
“地圖其實是一個門戶,上面不光是你想找的地方或者要去哪,而是你的衣食住行都可以跟他有關,他也是跟你周邊非常相關的一個產品。高德希望無論是你有什么方面生活的需要,無論是你想吃飯、看電影或者其實方面的需要,都能在地圖上得到更多的滿足。”
這一點也體現在前不久高德與新浪微博達成的戰略合作上,在達成戰略合作后,高德地圖整合了新浪微博內容,聯手布局地圖社交,企圖從SoLoMo中突出重圍。但在這之后,雙方合作似乎悄無聲息。
對此,馮漢平透露,目前高德地圖與新浪微博的合作還處于早期階段,更多的是雙方內容的互相調用和引入,但推進工作并未停滯不前。
馮漢平并未具體透露雙方合作的方向和進展,但仍然肯定了與新浪微博合作的必然性。“合作會增加更多的社交性元素在里面,是一個提供用戶活躍度和黏性的方式。同時增加了更多產品推進上的可能性。”
摸索O2O模式不做大而全
O2O在2012年成為行業的熱門概念,但各家廠商對于到底怎樣做O2O仍然處于摸索狀態。
馮漢平認為,O2O本身只是創造商業價值,但也反應出了另外一點,即一旦廠商涉及到了線下和周邊的商戶后,市場潛力巨大,而今明兩年將可能成為爆發式增長的重要時間點。
但對于這個新增的商機,高德雖然也在不斷嘗試,但更多的還是圍繞著地圖本身,將更多與地圖相關、對用戶有用的功能加入地圖之中,杜絕去做大而全的產品。
馮漢平表示,O2O做的再好,沒有用戶支撐,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價值,只有擁有更多的用戶后才能實現O2O的轉化。因此高德會先將產品做好,其次再考慮商業價值。
“我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還沒有在地圖的這個產品中體現出來。后面你們會看到高德在地圖方面會不斷的發力。我們內部是有非常宏偉的目標,未來高德擁有2億、3億的用戶都不是遙不可及的。”
對于未來如何將2億、3億甚至更多的用戶轉化成現金流,馮漢平將其稱之為“順利成章的事情”。馮漢平認為,地圖天生就是一個平臺,可以接入各個行業,因為大部分行業需要落地,一旦落地就會涉及到具體的地點,就需要在地圖上擁有一席之地。
“因此高德地圖一直在尋找合作伙伴,接入不同的數據和內容,并把這些數據融合起來,最終為用戶所用。”
目前,高德地圖仍在不斷摸索盈利模式,但受益于來自車載導航和高德數據的巨額收入,高德地圖在短期內不存在盈利壓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