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二號去年底開始提供試運行以來,引發多方網友關注。據了解,按照計劃,到2012年要建成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屆時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帶來的市場也將開啟。日前,消息再次傳來,今明兩年面向民用的下游應用也將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其中車載導航領域將率先實現民用。而此前,北斗試驗系統已在交通、通信、電力、金融、氣象、海洋、水文監測等方面運用。
“我們的漁船出現機械故障,失去動力,在瓊海潭門港外約60公里的海上漂移,船上有12名漁民,急需救助。”
一艘遇險漁船日前通過船上安裝的北斗衛星接收終端發出了求助信息。船長的家人看到信息后,馬上打電話向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邊防派出所求救。同時,當地漁政部門的值班人員通過北斗系統,確定了這艘漁船的具體位置。南海救助局海口基地值班室核實情況后,立即指令“南海救201”號輪船從??诨卮a頭起航出動前往救助。
在港區風力5至6級,浪高1到1.5米的海上,201號輪船搏風擊浪,經過近5個小時的航行,并不斷定位,準確到達隨風漂移的遇險船邊,及時展開救助。最終,被困的12名漁民和遇險的漁船都被送達安全水域。這次成功救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精確定位和通信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此前,我國的海洋漁業生產曾因為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和救援手段,使得船只在海上出現險情時無法得到及時的救助,以及由于漁船質量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而導致的一系列漁業生產安全問題,是一個困擾漁民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問題。
北斗系統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手段,并逐步得到沿海各級政府的重視。如海南省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將北斗衛星漁船安全生產保障系統建設列為了民生工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領域的應用,一方面極大地保障了漁船的出海安全,同時方便了職能部門對漁業生產的管理。通過“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監控指揮管理系統”,監控中心可以隨時獲知漁船方位,實現了看得見的管理調度。當漁民在海上遇險時,可以通過漁船上的北斗系統,向監控中心發送遇險報告或短信,監控中心收到后,就可以根據衛星定位確定距離遇險漁船最近的船只,并與之取得聯系,組織搜救,從而大大提高了遇險漁民的獲救率。如在應對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洛坦”時,就凸顯了北斗的作用,區域內的漁船全部安全返港,海上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據北斗星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耀升介紹,我國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號已運行了9年,并成功應用于國防、漁政、公安、交通、測繪、水利、防災減災等領域。“十一五”時期,在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辦公室、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科技部的支持和引導下,北斗星通與海洋漁業部門合作進行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通過建立的北斗衛星海洋漁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率先在海洋漁業行業實現了北斗衛星規模化應用。
目前,全國已有3萬余艘漁船用上了北斗終端,靠海為生的漁民兄弟快樂地稱北斗為他們的海上“保護神”。
(責任編輯:彭金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