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分析認為,目前我國智能交通已經得到多項政策扶持,未來隨著扶持力度加大,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產業鏈相關公司將持續受益。
智能交通對信息通信需求強烈
正是由于智能交通具有如此明顯的網絡屬性,智能交通對通信的需求,在感知、控制、服務各個層面都是非常強烈的。現在的感知設備五花八門,通信手段也是五花八門,感知設備和通信設備之間互聯互通的問題,也因此成為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時的首要問題。另外,從控制的角度來講,交通控制網絡和傳感網絡對通信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前者更強調安全、可靠。從服務網絡方面看,主要還是對通信帶寬和安全的要求比較高,另外也存在互聯互通問題,因為交通服務手段多種多樣,用戶接收的方式也各有差異,數據流量、數據流形式、數據量的實效性都不一樣,對網絡的要求也不一樣。值得強調的是,盡管現在3G網絡的應用已經比較多了,但是對于智能交通的要求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特別在采集道路和路口的視頻信息時,3G網絡已經暴露出帶寬不足的問題。
面對智能交通的廣闊發展空間和對信息通信的強烈需求,電信運營商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據了解,中國聯通已經推出了車聯網信息服務支撐平臺,它不同于普通的車聯網平臺,中國聯通作為信息化提供商、集成商,沒有去做一個傳統的CP給車輛直接提供服務,而是作為一個支撐平臺,希望把SOS救援服務、呼叫服務、內容提供服務整合起來,一起推向車企和需要服務的人,打造一個具有良好生態的產業鏈。在物流領域,中國聯通建立了由56個核心節點構成的企業云平臺,推出了物流云平臺服務,為交通物流企業提供基于移動OA的銷售管理、車輛管理應用系統,并和企業的內部系統進行對接。
中國電信在2012年就與交通運輸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交通信息化規劃行業信息技術、研發基礎信息資源、網絡系統建設,在交通信息化行業應用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中國電信已在上海、南京建立了兩大交通行業信息化研究基地,以及針對乘用車、商用車市場,結合預裝、后裝不同需求打造的專業交通信息服務團隊。其中,上海基地主要聚焦乘用車前裝業務,攜手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設車聯網基地,積極開展與各大汽車廠商的戰略合作,已與上海通用、深圳BYD等開展合作。日前,中國電信車聯網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在江蘇無錫首發上線,無錫、南京已有2000余輛汽車安裝此系統。
車聯網成發展新動向
車聯網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車輛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實時跟蹤、監管車輛運行狀況等。和物聯網一樣,車聯網的基礎與是傳感器,加強傳感器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將交通信號、攝像頭、擁堵路段報告、天氣情況等信息融合起來,從而形成汽車與道路的"互聯"。通過個道路、技術管理部門的溝通配合,實現汽車、道路、人的有機結合,真正形成車聯網。
《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將車聯網項目作為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應用,第一期資金投入達百億級別,扶持資金將集中在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及軟件解決方案領域。解決車與車,車與人的聯系,并不會對交通有很好的改善,而智能交通的應用,對城市交通,對出行是最有效。就拿深圳來說,深圳"車"的保有量在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但深圳的交通壓力相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最好的,而深圳的交通并不是靠車聯網來實現的。
車聯網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江蘇南億迪納數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方面對速途網表示,目前,一輛普通轎車約安裝100多只傳感器,豪華轎車傳感器甚至多達200余只,車聯網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智能交通廣泛應用于發達國家
科技部網站7日稱,德國"安全智能交通德國測試現場"項目承擔單位近日宣布完成迄今世界最大規模的智能安全交通技術現場測試。該項目通過采用"汽車-物-網絡通訊系統",將汽車與汽車、汽車與基礎設施相互聯成網絡,顯著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和行駛的安全性。據估算,如果為所有車輛裝置這種無線網絡通訊系統,德國每年可節約費用110多億歐元,其中事故損失費65億歐元,因減少行車時間和環境污染等節約49億歐元。
據了解,智能交通在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得到廣泛應用。美國智能交通的應用率達到了80%以上,2010年美國的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5000億美元。日本1998年到2015年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到525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的投資為750億美元,車載設備的投資為3500億美元,服務等領域的投資約為2000億美元。歐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產生了1000億歐元左右的經濟效益。
智能交通概念股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GPS、地理信息和系統集成環節。投入智能交通產業的企業大體可分為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和平臺運營商。智慧城市建設加速將帶動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而其中集成是智能交通的關鍵技術,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商值得關注。
A股上市公司中,系統集成商包括銀江股份、易華錄、中海科技、皖通科技、捷順科技等,設備提供商包括大華股份、海康威視、迪威視訊等,內容提供商包括四維圖新、超圖軟件、數字政通等,平臺服務商包括啟明信息、怡亞通、天澤信息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