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所以其交通系統和英國、香港類似,即汽車駕駛室在車的右側,汽車左道行駛,乘客要在左門上下汽車。
悉尼主要市內公共交通系統有火車和汽車,因為火車路網密布且較公交車準時,所以大家比較喜歡乘火車,中國留學生也喜歡在火車站附近租房居住,火車票價在高峰期和低谷期是不同的,買往返票也比單程票要便宜。公交車在上下班高峰期和低谷期的運行時間間隔是不同的,我乘坐的423路公交高峰時段是10分鐘一班而低谷期則是一刻鐘一班,周日則是半小時一班。公交站點有途徑每班公交車的詳細到達時刻,經常乘車的人要記住大致時刻,不然一錯過就要等不短的時間(尤其是周日)。
悉尼公交系統鼓勵大家預付費(pre-paid)買各種交通卡,有周卡也有那種TravelTen的卡,周卡對每天都要出行的人來說有好處,它可以在一定區間范圍任意乘坐。但對不是每天都要出門的人來說,買周卡就有點浪費,因為車票僅一周有效。TravelTen顧名思義就是那種可以乘坐10次的卡,根據區間不同分有不同的顏色,Blue是16元,Brown是24元,BrownTravelTen可以乘坐五個區間(sections),當然預付費買卡比上車買票要便宜一些。
澳洲公共交通的司機是不查票的,上車買票和刷卡全靠自覺,不過澳洲每站上下車的人不多,都要從司機身旁通過,所以不買票和不刷卡基本逃不過去,唯一可以省錢的措施是買區間少的卡去乘多的區間,比如我可以買Blue卡來刷(當然我自己沒有做過),這么乘車10次可以節省8dollars,而且澳洲對本國國籍者有更優惠的政策,比如悉尼大學選每門課如果是國際學生要交3333dollars,但對本國學生只收幾百元。交通上也是如此,5sections的Brown卡如果是本國學生購買,只賣12dollars,這樣交通費可以節省一半。不過這種卡都是在超市或書報亭自己購買,賣方并不要求你提供你是否澳籍的證明,所以有些中國學生也冒充澳籍買這種便宜的學生卡。不過這里是有一點點風險的,雖然司機不查票車上也沒有售票員,但是極偶爾的情況下,警察會上車抽查,如果發現你用短程票乘坐超過可以乘坐的最大區間等違法行為,則要被課以200dollars的罰款。
澳洲的二手車從1000澳元到5000-6000元都可以買到,二手車的性能都還很好。新車大概兩萬澳元左右能買到不錯的車。悉尼工薪階層的平均年薪是4萬澳元,也就是說普通工薪階層半年的工資就可以買到一輛新車,而在上海我要幾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輛中檔車。專家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討論匯率,說2萬澳元按現行匯率也是10萬人民幣,所以兩地車的價格差不多。大家要看購買力,一元澳元在澳洲的購買力約相當于一元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不過肉類和奶制品等生活日需品澳洲更便宜),那么4萬澳元在澳洲的購買力相當于四萬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四萬年薪在悉尼可以過不錯的生活,可是四萬人民幣在上海只能說緊緊巴巴,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中國人的生存壓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悉尼的道路系統并沒有國內那么寬大,四車道居多,人行道功能比較單一只供行人穿行(國內還承擔自行車道和電瓶車道功能)所以很窄(我本來想買輛自行車騎,但房東說人行道窄,自行車只有在汽車道騎行比較危險),這樣澳洲四車道道路顯得比國內四車道道路要顯得窄得多。在澳洲道路兩側停車是合法的,所以道路兩側一般都停滿了汽車,這樣所謂四車道只有兩車道可供車輛通行,也就是來往各一個車道(有人告訴我墨爾本道路中間停車也是合法的,也就是在道路正中間會有一排停車道)。
但令人驚奇的是,我來澳洲十多天多也幾乎每天都外出,悉尼是個幾百人人口的大都市且汽車很普及,任何一個路口都沒有交警在指揮交通,可我從來沒有遇見一次交通堵塞。這是不是可以認為人的高素質導致了這個結果?因為所有的人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堵塞也就成了無稽之談。這與國內的交通堵塞形成了巨大反差,北京修了三環修四環,修了四環修五環,可是交通依舊堵;上海有了內環時道路堵,有了外環道路還堵,現在修了中環依舊堵,上海的高架立交所編織的立體交通從景觀上都讓人嘆為觀止,但依舊解決不了交通堵塞。這讓我想起著名的DownsLaw(國內譯作當斯定律),該定律認為修路解決不了交通問題,因為新路會誘發新的交通量。記得國內教城市經濟學時組織過學生討論過這個定律,以后回去悉尼又會給我的教學和討論增加新的案例了。解決交通問題不僅在于修路更關鍵在于管理,但怎么管是個大學問。
忽然想起臨行前在國內按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要求辦理擔保公證,我請了兩位同事做擔保,約好了時間去閘北區公證處,有個同事不停出去看自己的車,開始我還很奇怪,后來透過窗戶忽然看見一個交警正在對同事所停車子后面的一輛車子拍照,同事飛奔出去把車開走,這時交警剛貼好那張車的告票拿出相機要拍我同事的車,看見車開走也就作罷而去拍和貼另外一輛車了,同事把車開到安全地方回來(同事說他已經被罰了n個200元了),公證員微笑著告訴我們每天都是下午三點左右交警過來貼告票,躲過這段時間就躲過了,否則就要到指定銀行交200元罰款。這就是我們的管理,我真懷疑罰是手段還是目的?如果僅僅是手段,那么停車場在哪里?哪里可以停車?這將是我們國家大城市的一個大問題,上海稍微老一些的小區在設計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停車問題。即便是新小區,隨著私家車的日益普及,車停到哪里?我在城市經濟學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希望有人能選這個題目做畢業論文,估計是感覺難度極大,很遺憾最近兩年沒有人敢選這個題目。
上海每個月的汽車牌照拍賣現為全國人民所詬病,一個牌照均價也達到了五萬左右,現在反對呼聲日隆,據說上海方面已經有了逐步取消牌照拍賣的時間表,那時購車人數是不是會有更大幅度的上升?有次在出租車上和司機討論停車問題,我說現在晚上人行道上停滿了汽車給行人通行造成障礙很是討厭,那個司機說他也經常把車停到人行道,不是想停是實在沒有可以停車的地方,他說等到他凌晨兩三點回去休息時,小區實在已經找不到一個停車位了,他只好把車停到小區外的人行道上,本來一般只休息兩三小時天麻麻亮就起床把車開走,但是往往交警們也摸到了這個規律,經常后半夜去貼告票。真佩服交警們不辭晝夜的精神,但這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嗎?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找到解決停車的途徑而不是樂此不疲的貼告票。罰款應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現在交警部門似乎把它作為目的作為一項事業來做了,悲哀!
最后談一個問題,悉尼交通奉行行人至上,我來的時候就有人告訴我說不要跟汽車客氣,在路口尤其是沒有紅綠燈的揮揮手就可以讓車先停下來人先走,以人為本嘛!但在現實中由于受了幾十年“一等二看三讓”的教育,很多時候看到路口有車過來就停住,但每每我就發現這樣反而讓每個人的效率都降低,因為車也會停住,司乘都很焦急的跟我擺手示意我先過,如果我不停而直接走,其實節省的是雙方的時間,我停住了兩方的時間則都浪費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