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至此,將智能交通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樣的舉措對于智能交通企業是莫大鼓舞。智能交通作為我國智慧城市改造的一部分,此次發布會,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層面布局,對物聯網、云計算、通訊行業都產生較大影響。本文以高清安防和車聯網應用為例,探討智能交通發展帶來的廣闊市場。
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將達3200億
高速公路通訊、收費和監控機電三大系統組成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在《規劃》出臺后將迎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至2030年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新建投資大約9.5萬億,智能交通系統投資大約占2%,新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900億。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10萬公里,每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維護維修里程約1萬公里,并隨著通車里程增加維護里程也在逐年增加,如果維護維修、升級換代投資按新建系統投資的30%計算,這部分滾動投資約1300億,因此至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整體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
2012年,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1.13萬公里,而未來17年的待建里程約為12萬公里,平均每年不足1萬公里。高速公路建設的市場規模將仍將是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但《規劃》的出臺延緩了下降趨勢,并提升了我國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總投資規模。
高清安防護航智能交通系統
最近幾年,高清視頻監控技術發展迅速,智能交通系統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視頻監控與智能交通是相輔相成的,目前視頻監控主要應用在城市主要道路及交叉路口、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城市治安卡口系統以及電子警察系統等智能交通領域。高清視頻監控在智能交通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幾點:
指揮調度一旦發生交通擁堵或事故后,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快速調取現場信息,及時展開救援或采取相應措施。因此,視頻監控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可以成為相關部門做出快速響應的有力助手。
文明行車監督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隨時監控路面車輛行駛狀況,發現違章行為,可以拍照取證,加大處罰力度,可以有效節制違章行為。視頻監控具有很好的文明行車監督和威懾作用。
車牌識別及疲勞駕駛識別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違章行為車輛及非法車輛進行車牌信息捕捉,同時對駕駛人員進行臉部信息捕捉。
流量監測監測道路車輛交通流量變化,指揮中心可以快速做出應對措施,分散車輛,減少擁堵現象。視頻監控的應用可以有效快速的監控到城市中道路的車流情況,便于指揮中心做出快速部署,同時也為城市交通網絡優化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
不論是實時交通指揮還是智能視頻分析,對視頻監控的圖像要求都是越清晰越好,特別是車牌識別、疲勞駕駛識別(人臉識別)、指揮調度等功能都依賴于高清晰高質量的視頻監控圖像畫面。由于市場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高清視頻監控技術的發展。
顯然,模擬視頻監控系統是沒法滿足此需求,而隨著IP高清技術及HD-SDI非壓縮數字系統的出現為視頻監控在智能交通的應用提供技術保障。同時,與高清IP攝像機相比,HD-SDI非壓縮數字系統高清視頻監控不管是在圖像質量及工程實施都有著巨大的優勢。
車聯網成智能交通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車聯網這一新興概念正悄然興起。目前,我國汽車產業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加上物聯網這個新興產業在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的大力推進,智能交通系統與車聯網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智能交通與車聯網產業正進入市場導入期,隨著電信運營商、IT廠商、汽車廠家等聯手推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的智能交通與車聯網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據專家測算分析,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實現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車輛在智能交通體系內行駛,停車次數可以減少30%,行車時間減少13%-45%,車輛的使用效率能夠提高50%以上。同時,由于平均車速的提高也將帶來燃料消耗量和汽車排放排量的減少,汽車油耗可由此降低15%。統計信息表明,我國每年僅交通事故一項造成的傷、亡人數就達50多萬,死亡人數十多萬。智能交通技術將大大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可使車輛安全事故率比現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30%-70%。為此,發展車聯網對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交通運輸、汽車制造等傳統分離的產業也正在與信息通信走向融合。據數據預測,2009-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將投入3.3萬億,年均達2700億元,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迎來黃金十年。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近日指出,智能交通代表著未來交通的發展方向。物聯網的國家戰略定位為智能交通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鏈基礎,車聯網作為智能交通未來重點應用的方向之一,也為信息通信業帶來了施展拳腳的廣闊舞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