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最新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報告,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內,中國車載GPS導航市場將持續保持快速的增長趨勢,市場規模年均增長25%左右,預計到2012年,中國車載GPS導航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000億元。而在這高速的發展中,中國車載GPS導航市場卻又面臨了重重危機。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0年中國汽車銷售數據顯示:全年銷量為1806萬輛,繼續穩坐全球第一寶座,同比增長32.37%。產量為1826.47萬輛,同比增長32.44%。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無論是汽車銷售量絕對值還是增長速度,中國均遙遙領先。在中國汽車市場高速發展與汽車銷售不斷提升的同時,中國汽車產業的另一端——車載GPS導航市場也在蓬勃發展。
一、個性消費,中低端消費層主導
由于人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對車載音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消費者開始對汽車消費從感性轉向理性,在汽車音響市場從市場處于萌芽狀態到市場需求呈井噴發展有幾個階段,卡座向CD升級的消費趨向,轉而開始追求由純聽覺的CD享受產品向視聽、導航等多媒體享受產品“升級”的消費。
曾經被視為高端配置的車載導航影音產品如今成為市場上炙手可得的主流產品,車載音頻產品因其特殊的音質效果繼續迎合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口味,而一度風靡的VCD產品無論是在視覺還是聽覺效果上都無法與前兩者媲美,逐漸淡出市場。MD產品與CD產品相比,擁有強大的編輯功能,可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但價格相對較高,作為車載系統,這種優勢并不明顯,因而未能取代CD成為主流。
目前,國內消費者對車載導航影音系統的接受能力還停留在中低端水平上。對車載導航影音產品可接受的主流價位在2000-5000元之間,46%的消費者選擇這一價位的產品,另外,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有26%的車主選擇了價位在2000元以下的低端產品。價位在5000-10000元之間的產品只占市場總量的24%,而只占4%的音響發燒友和高消費人群有能力購買萬元以上的車載導航影音產品。
所以,在目前的國內車載GPS導航市場上,消費者不僅將單純的娛樂消費轉變為多元化、個性化的理性消費,而且在車載GPS導航市場存在著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消費,中低端消費層成為了市場的主導。
二、同質嚴重,整體市場疲倦不堪
與汽車行駛安全和控制相關性不大的車載娛樂和導航信息系統、車身電子等后裝產品,近一兩年在國內崛起迅速,不過盡管目前國內從事汽車后裝產品開發和生產的企業很多,但這些企業規模多數都很小,因長期得不到核心技術,研發規模跟不上,產品多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加之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只能采取降低價格的方法攻城略池,無余力在產品的技術開發做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另外,雖然有些家電企業通過方案公司的介入試圖進入這個市場,但汽車電子行業產品的要求和家用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積淀是做不好的。
在車載GPS導航的后裝市場,國內廠家的品牌與質量還常常不能獲得車主的信任。例如在改裝市場上,為了改善車載音響效果,將原裝的卡座模擬信號改裝成數字信號的車主,在選擇品牌時,以前絕大多數將目光投向了洋品牌。不過由于價格原因,也有越來越多的車主選擇國產品牌。但目前車載GPS導航整個后裝市場已經面臨著產品同質化,服務雷同,渠道混亂、服務態度差的現象,一二三線品牌紛爭,山寨品牌攪局,方案公司到處討好硬件商卻成為當前后裝市場的主體表現,整個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已經在同質嚴重的行業狀態中變得疲倦不堪。
三、群雄紛爭,后裝市場烽煙四起
作為未來10年中國最具成長性的行業,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給國內的汽車后裝市場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據了解,車載GPS導航等車載AV設備的銷售總額則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再以導航系統為例,除了日益增多的私家車,數百萬的貨車、客車也都有待安裝導航系統,其潛在的市場前景亦很廣。
相關報告顯示,在經過2008年的低迷之后,中國GPS整體市場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回暖。2010年,中國GPS市場在市場推進、技術發展、應用創新的推動下飛速發展,全年GPS市場容量達到908.3萬套,同比增長117.8%。其中,車載GPS銷量達到342.7萬套,較2009年增長102.2%。
正是汽車GPS導航后裝市場的巨大發展前景為不少投資者相中,這塊蛋糕的分食者越來越多。據了解,自2005年起國內大大小小制造銷售GPS導航產品的廠家逐年增加,到2010年為止,制造銷售GPS導航產品的廠家就高達232多家,數的上名的有好幫手、航盛、華陽、飛歌、天派、歐華等20多家大型廠家,數不上名的則就多如牛毛。
隨著汽車影音導航廠商的主動出擊,以及車主對影音導航品質的追求及個性化的需求,國內汽車影音導航市場上不斷出現“建店熱”、“促銷熱”“價格戰”等熱潮,各生產企業紛紛用自己的一套銷售手法以及渠道來占有市場份額。國內車載GPS導航后裝市場競爭已經是風起云涌,車載GPS導航市場進入了群雄紛爭的時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