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預言:未來20年內智能交通技術將大大改變人們旅游和使用能源的方式。
全球最大的技術專家聯盟IEEE表示,幾乎每場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駛員的過失造成的,如果現有的智能交通技術能被應用于汽車和道路中,多達90%的事故可以避免。這些技術包括電子和計算技術,例如可感知疲勞駕駛的車載視覺系統和傳感器,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以及以安全應用為目的的汽車間和汽車與基礎設施間的通信系統。然而,為了讓普通大眾可以負擔得起這些安全裝置,其成本還需要進一步降低。
IEEE會員、喬治華盛頓大學智能化系統研究中心主任AzimEskandarian博士表示:“如今先進的嵌入式系統、傳感器、微處理器和控制技術,已經幫助車輛和道路變得更安全,但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到車輛和道路中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可以預計在未來10年內,隨著技術成本的持續降低以及這些技術應用的逐步增加,我們可以看到在汽車安全、功效、節能等方面的重大改善,特別是在那些發展中地區,盡管目前那里的公眾還買不起高端汽車。”
Eskandarian博士還指出,其他挑戰還包括市場接受度及與技術有關的潛在責任,例如像防碰撞和自動制動這樣的駕駛員輔助程序這些可整體或局部控制車輛的技術。然而,這些技術的實現很可能會像當初安全氣囊,以及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或者電子穩定程序(ESC)的實行過程一樣,最初只是作為選配功能,但如今作為常規安全措施而應用于幾乎所有的車輛中。
安全技術方面的先進研究已經遠遠超越了單個車輛。例如,IEEE高級會員、日本大阪大學信息網絡系教授TeruoHigashino最近正在研究可用于汽車間通信系統的應用無線網絡技術,以幫助檢測道路上的危險車輛,例如,一輛正接近十字路口盲區的車輛,它可以提示附近的駕駛員,從而大幅降低事故率。許多這樣的開拓性創新,包括汽車間的通信系統,在最近于美國華盛頓舉辦的IEEE智能交通大會中被提及。
IEEE智能交通系統學會主席、意大利帕爾馬大學教授AlbertoBroggi博士指出,即將到來的智能交通技術,包括自動駕駛車輛,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汽車用途的概念。Broggi博士最近成功主持完成了從意大利到中國13,000公里無人駕駛車輛的旅行。他表示:“這些無人駕駛的車輛將在未來5年至8年內首先在大都市以外的環境應用,同樣的技術還將應用于農業設備中,包括自動駕駛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從而將土地利用最大化,增加農作物產量,并減少傷害。”
智能交通技術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降低車輛的油耗和尾氣排放。IEEE高級會員、美國加州大學濱河分校環境研究中心教授MattBarth預測,未來5年,通過使用“生態路徑”這類環保的智能交通技術,全世界車輛的油耗和尾氣排放量可減少20-30%。通過車輛的GPS系統的允許駕駛員根據最低油耗來選擇駕駛路線。
Barth博士表示:“許多政府正在建立未來十年新型汽車的油耗和尾氣排放標準。生態與智能交通技術的整合,例如將生態路徑整合到車內,將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實現更有效的燃料效率、加強能源自給。”
IEEE會員、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車輛動力學與控制實驗室主任KyongsuYi指出,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因安裝而有所不同。他表示:“在歐洲和亞洲國家,一些城市是按照傳統思路圍繞相對小而確定的市中心設計的,他們更加看重為保護行人而建立的交通管理系統。而美國有著更廣闊的開放空間,他們的研究重點則在于避免翻車或與其他快速行駛的車輛發生碰撞的車輛安全系統。”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