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交通出行結構處于一個轉型期,步行、自行車出行都處于一個下降階段,公交、私家車、代步摩托和電動車則處于一個上升階段。
公交主導型城市交通,多模式、多層次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是關鍵。這其中,不同的城市應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公共交通體系,如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應以地鐵輕軌為骨干、BRT及綠波主干線為主體、普通公交和支線公交為支撐。大城市則應以地鐵輕軌和BRT為骨干、普通BRT和綠波主干道為主體、普通公交和支線公交為支撐,中小城市則可以BRT為骨干、綠波主干線為主體、普通公交和社區支線為支撐。
在這個所有體系中,綠波主干線最為重要,王煒認為公交綠波主干線是提升地面公交運輸效率的首選。地面公交效能組織與控制的關鍵技術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路網協同式公交網絡組織技術,其中又包含地面公交運行信息感知技術、公交線網分區分級組織技術、公交運行瓶頸功能提升技術;第二部分是公交主導型交通系統控制技術,其中包括公交車站路口協同控制技術、地面公交綠波通行控制技術、高密度路網公交優先控制技術;第三部分是公交主導型交通系統誘導技術,其中包括公交乘客出行信息誘導技術、公交車輛快速通行誘導技術、交通意外事件快速處置技術。在整個三部分中,公交綠波通行控制技術是核心技術。傳統的"綠波交通"用于城市主干道信號聯動控制,雙向通行城市道路綠波寬帶僅20秒左右,"綠波交通"不適于大流量的社會車輛交通信號控制,但"綠波交通"不適于大流量的社會車輛交通信號控制,但適合公交車輛的協同控制,就他的測算,綠波公交車速可以接近40公里每小時。
通過公交專用道與公交線路協同組織、路口時空資源優化利用及交通信號協同控制、公交車輛速度誘導,實現公交車輛綠波通行,公交優先效果很好,社會車輛不受影響。
主干公交線路復線系數控制(公交線路整合)
一條主干道只布設少量幾條主干公交線路(不超過5條)
主干公交線路原則上沿道路直行(條件允許時)
道路網絡(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與公交網絡(公交快線、主干線、次干線、支線)的等級配置設計。
公交車站與交叉口交通控制協同:時空資源優化利用
公交車站上下客,行人過街與信號控制協同。
交叉路口信號協同控制技術:分段式公交綠波通行。
公交主干線綠波通行技術
行人過街信號與公交車輛綠波協同技術,行人過街信號燈分段式"綠波"控制,即以上一交叉路口的信號配時為基準,來決定下一交叉路口的信號配時。
高密度路網與公交車輛綠波協同技術
高密度路網的長紅長綠(長周期大綠波)信號控制技術
公交綠波主干線:中運量、準快速、改造成本低。
公交綠波主干線的運行速度可達20-25公里每小時,運輸能力相當5條普通線路。
公交綠波主干線是通過對普通公交線進行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設計等改造而得,改造成本很低。一條20公里長的地鐵線路造價相當于200條10公里長的公交綠波主干線路改造費用。
(本文節選自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年會王煒教授的演講,未經本人審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