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中大新能源純電動客車5000臺技改項目獲國家工信部報備批準。8月15日,就未來中大集團新能源領域發(fā)展規(guī)劃等話題,中大集團主席徐連國接受了新華汽車獨家專訪。
中大集團電動客車已率先實現(xiàn)產業(yè)化
“中大集團的電動客車與天津交通集團合作,已在天津試運營了1年零10個月的時間,車輛沒有一次因為技術原因而壞在路上,也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安全事故,并且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還得以進一步完善。”徐連國對新華汽車說。
據悉,中大集團早在2010年就開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研發(fā),歷時12年的時間,共投入11億元。當前其5000臺純電動客車技改項目已獲得國家工信部報備批準,準備正式投產。
“中大集團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已率先實現(xiàn)產業(yè)化,但回首來路,卻很是不易。”徐連國對記者回憶說。
據悉,為了突破關鍵技術難題,保證產品安全性,中大對相關產品進行反復測試、檢驗。“有一次,我們本想駕乘新研制的電動客車去北京參加展會,但是剛行駛出鹽城不到100公里,車輛就發(fā)生自燃事故,徹底報廢,事后,我們嚴查事故原因,并予以解決。此外,由于新能源客車怕水泡,我們還曾將產品放入水池內以獲取相關數據,以期提高產品品質。”徐連國表示。
隨車充電和新商業(yè)模式提升產品競爭力
充電難和造價成本高,一直是困擾電動汽車發(fā)展的兩大難題,對此,中大汽車集團已有所對策。
“一方面,由于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同時,電動車充電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充電站往往需要較大的面積停放充電中的汽車。而包括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市區(qū)內用地緊缺,難以提供足夠的用地,制約了電動車領域的發(fā)展。”徐連國指出,“針對于此,中大電動車專門開發(fā)了隨車充電的系統(tǒng),電動車自帶充電設施,只要有370V的電源就可進行充電,一次充電需要4-6個小時,可行駛300-500公里。”
此外,徐連國也表示,一般的電池極限工作溫度是零下20度,并不適用于北方的嚴寒氣候;而中大的電池極限溫度則是零下40度,方便北方用戶使用。
對于電動車較高生產成本導致的高定價,徐連國也表示,中大專門為此引入了新商業(yè)模式,并稱之為“我造車、你買車、他付錢”。具體而言就是先由金融機構從企業(yè)購車,再以租賃的形式租給用戶,這樣用戶便可避免一次性付出較高的購車花費,提高電動車產品的競爭力,并實現(xiàn)共贏。
主攻公交領域或助電動車型實現(xiàn)突破
“由于行駛里程固定,相關情況較好把控,公交領域將是當前中大新能源車型的主攻市場。”徐連國指出。
據悉,中大旗下包括12米、18米、機場擺渡車等7款電動車型已獲準于年底前以試運營的方式進入北京。未來中大集團將重點開發(fā)天津、北京、江蘇等地的公交市場。
“長途客車領域,由于線路不確定等因素,產品相關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今后也將是我們重點開發(fā)的市場,同時,還有企事業(yè)單位和大型活動團體用車這塊,也會比較關注。”徐連國指出。
美國、土耳其先發(fā)將開拓海外市場
今年2月17日,中大集團已與美方正式簽定合作協(xié)議,啟動新能源客車項目,在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南帕市建立純電動客車生產工廠,預計總投入3.1億美元。
此外,由于土耳其獨特的地域優(yōu)勢,中大還有望在土耳其投資新能源項目。
“中大每年都會賣一些傳統(tǒng)客車到海外,已建立了相應的營銷體系,同時,由于節(jié)能減排是全世界的共識,大家對新能源汽車都有很大需求,因此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中大也會著眼全球市場。”徐連國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