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設在常州公交集團總部的管理平臺,不是一般的智能管理中心,而是一個旨在提高公交信息化應用水平、具有大數據思維觀念的龐大基礎數據庫。蔡健臣總經理在介紹情況時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大數據的理念,并向我們展示了走進大數據時代的常州智慧公交的發展藍圖……
記者:希望蔡總談談信息管理系統從“小數據”提升至“大數據”的設計理念是怎樣形成的?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公交信息網絡建設狀況如何?
蔡總:“大數據”不是技術,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以往的智能化是一種基于數據統計的“小數據”模式,是一種有意設計的人工智能。如今的IT技術有條件實現一種新的智能,那就是基于大數據的思維模式。根本理念是通過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來捕捉更多的能夠持續提升服務品質的某些珍貴信息。基礎信息網絡建設得越完善,積累的信息越多、越完整,“出彩”的機會也會更多,這一理念是為國內外大數據研究領域專家們所公認的。
在公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描繪了公司發展前景和發展使命,就是打造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和諧公交。首先,必須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達到管理的現代化。因此,我們提出了智慧公交建設構架,努力建立智能服務、智能車輛、智能場站、智能平臺和智能管理五大體系。一期工程已在2011年底啟動,所有車輛安裝了車載GPS主機和DVR錄像系統,柴油車安裝了電子量油設備,組建了車隊、分公司和集團公司三級網絡平臺,39個重要場站進行了視頻監控覆蓋,建成啟用了集團信息指揮中心和分公司調度中心。
其次,要實現人民滿意和企業內部和諧,必須通過信息化來提升服務品質。我們的做法是積極開發乘客服務系統,先后推出公交網站、服務熱線、掌上公交等軟件,同時對具備條件的BRT一號線站臺和B12線實行免費Wi-Fi全覆蓋,方便市民信息查詢和出行;對于每一時段的客流量數據,我們都作為運能投放和線路新辟優化、延長服務時間的重要參考依據,確保公交資源方便絕大多數乘客,確保公交運能投放與客流出行相一致。
記者:請蔡總介紹一下,你們是如何針對公交行業特點設計信息采集并從龐大的數據庫中獲取珍貴信息的?
蔡總:公交特點表現為點多、面廣、分散、流動,這給管理帶來的難度看不見、摸不著,結果導致管不了,管不好。我們對所有數據都感興趣,任何數據都有用,數據應用因人、工具、技術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傳統的公交管理模式中,不僅很難生成實時數據信息,提取分析這些數據信息也不大可能,如公交車的定位數據、速度信息、實時視頻、實時客流等信息都不能有效采集,更別說是通過數據分析來進行決策了。觀念更新之后我們理解到: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僅在于全面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還在于對這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分析與處理,從中挖掘潛藏其中的服務價值。比如,我們在接到媒體反映某路車乘車擁擠的情況后,可以連續跟蹤該線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內各個班次車輛的投放和客流數據,以半小時作為一個分析時段,對各個線路、站點(包括換乘)刷卡量、班次數量、運行時間進行匹配性分析。通過有針對性地調整班次發車間隔,來滿足不同時段客流的出行需求。
此外,我們建立的五一、十一等重大節假日客流、運能聯動機制,就是基于以往采集數據分析的成果,結合出行習慣、天氣預測、國家政策(如高速公路免費)等情況,對每條線路進行客流節前預測。有預見性地安排運能、設定班次、靈活調度,就可以在保障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既提高了運行效率,滿足了乘客的節日需求,又避免公交資源的浪費。
記者: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采集乘客的需求信息,將這些信息為我所用也是大數據的理念之一。我們想請教蔡總的是,你們是如何大量采集、輸出和反饋這些信息的,從中獲得了哪些可貴的信息并得以改進了服務?
蔡總:在我們的智慧公交框架中,我們建立了公司網站、96155服務熱線、公交微博、短信查詢系統、掌上公交、電子站牌、場站發車屏和觸摸查詢機等“八位一體”的乘客服務系統。特別是掌上公交、服務熱線、公司網站、公交微博、短信查詢系統等具有互動性的項目,不僅能給乘客提供優質的出行導向服務,還能收集匯總各類需求數據,為決策分析提供依據。可以毫不掩飾地說,每一位客戶的訪問都會留下相應的信息痕跡。以往的做法是滿足一對一的處理和階段性總結。如今,還要將所有的交互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使之變成為我所用的有神奇利用價值的信息。
我們剛剛進入創新、轉型階段,一些多網聯合的智能化設備還在開發調試階段。況且大數據經過時間和海量數據的積累,才能使數據形成有價值的關聯性規律性。但是有一個結論值得肯定,就是基于信息互動方式的“軟服務”,比建設電子站牌等“硬設備”要經濟、方便和科學。
這里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賬:常州有5000個站點,中心城區2000多個,如果按8萬元一個電子站牌計算,要投入1.6億元,可靠性還得不到保障。我們開發一個掌上公交軟件,基本不需要投入,能覆蓋常州所有的公交線路,還能進行車輛鎖定、站點預約、線路規劃、出行指南、數據采集以及其他一些增值服務。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乘客使用這類服務的過程中,取得大量有關出行時間、需求、路線、意圖等個性化數據。也就是說,乘客在應用這些數據的同時,也在生產數據。如果使公交個性化服務達到“懂你”的程度時,服務水平的提升幅度將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量化一切,是數據化的核心。貴公司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是如何通過量化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堵塞漏洞的?
蔡總:2013年,我們確立為公司的管理再造年,專門聘請了北大縱橫管理公司的專家團隊,與我公司聯合成立項目組,對公司管理制度、流程進行全面的梳理和修訂,實現公司管理的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可視化、數字化和圖表化,構建具有持續創造力的公交管理新體系。在量化方面,我們2012年開展的燃料定額改革,就是在數據分析支撐下開展的成本控制的探索與實踐。2012年,公司本著科學、公正、精細的原則,對原有運營車輛燃料定額管理進行改革,對每種車型和每條線路分別制定了百公里燃料消耗定額標準,配套制定了管理考核辦法。
量化考核的真正意義還在于,從不同營運線路、不同運行時段、不同的車型以及不同的駕駛人員等方面,從差異化和關聯關系中找出相同的東西或者有價值的規
2012年燃料消耗同期對比表律來。使大數據在企業管理中升值,使管理方式和手段更趨向于個性化。比如:針對人、車、線出臺分時段的管理方案,就會更有成效。
為確保定額標準的準確性,一是全面分析上一年度消耗數據,制定了春秋季、冬季和夏季不同定額標準。二是逐月分析消耗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或進行合理調整,對新增車型線路加強審核。三是根據2012年的執行情況,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