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我們節目接到長途客運司機王師傅的求助,他說自己駕駛的客運車在西安六村堡高速公路收費口,被攔道桿砸中動彈不得,車上的33名乘客被困一個多小時。隨后記者緊急趕往現場了解情況。
記者趕到西安六村堡高速公路收費口時,王師傅的客運車還停在ETC收費通道上,客車前擋風玻璃上還有一道U性的裂痕,王師傅說這是收費站的攔道桿砸中他的車后留下的。
客運車司機王天恩:“變成綠的我一過,過的時候,走到它那桿子底下,咣當一下,我當時都不知道是咋了,后來乘客說桿子下來,把車砸了,一下把玻璃馬上砸碎了。”
王師傅認為車玻璃被砸,都是收費站攔道桿出了故障,但收費站卻認為是王師傅操作有誤,兩方僵持不下,就這樣車輛卡在通道里近兩個小時。
客運車司機王天恩:“車門就在這個位置,在這個最窄的位置,當時乘客下不來,壓了一個多小時,上面還有個孕婦說她要小便,她實在憋不住了。最后他把桿子搬住,我才挪在前面,讓人下來,從通道過去才上廁所去。”
王師傅覺得很委屈,永壽到西安往常也就一個半小時,今天卻在收費站耽誤了近兩個小時,無奈之下公司只好另調車輛先送走等待多時的旅客。而如果沒有人承擔責任,他就要自己賠付這2800元的前擋風玻璃。記者了解到,一般高速公路收費站都有監控錄像、車輛圖片和后臺信息多種記錄方式,但記者等候多時,工作人員也沒能提供當時的視頻資料。
記者:“能看到車當時的情況嗎?”
機場管理所收費站權股長:“圖像能看見車看不見,因為沒在相對的位置,看不到。”
記者:“那車道里頭原來的攝像頭現在能看到那個記錄嗎?”
機場管理所收費站權股長:“現在目前還看不到,因為設備周六故障,可能就看不到。”
收費站的工作人員說,雖然沒有直接的視頻資料,但他們根據工作經驗推測,這應該與收費站的ETC也就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有關,并模擬了他們推斷的場景。
機場管理所收費站工作人員:“第一輛車有ETC,第二輛車我們推斷它沒有,第三輛車有ETC,在它們經過車道時,第一輛車正常通過,緊跟著第二輛車、第三輛車正在通過。(因為)第二輛車沒有裝ETC,通過車道時,(收費系統)感應到了第三輛車的信息,第二輛車通過ETC,第三輛車在通過車道時,攔道機直接落桿,將車攔截。”
最終收費站也承諾,將盡快解決這場糾紛。
機場管理所收費站權股長:“如果確實調不出來(監控視頻),我們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就和司機協商,該賠償就賠償。”
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安裝了ETC的駕駛員,在通過收費站時,時速應低于20公路,與前車至少保持10米車距,避免因收費系統提前感應落桿而產生類似的糾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